镜头下的温暖:重城学子用青春书写乡村华章
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文化传承创新理念,充分发挥高等院校服务社会职能,2025年7月1日至4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智慧康养学院组织“青春筑梦·城管有爱”社会实践团,奔赴璧山区八塘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乡村的广阔天地中,实践团队用青春的活力与智慧,书写下了一段段温馨动人的故事。
村里来的学姐:青春扎根乡村的致富本色
实践团队刚到凉水村,就听闻了一位从基层里走出去又回来的学姐。从村里考学走出去的她,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城市,而是毅然决然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党群服务人员。凭借着扎实的文化知识和对家乡的深情,她积极投身于乡村经济发展,与志同道合的同志们引领着凉水村的村民带领村民发展葡萄、樱桃等特色农业产业,村民们的生活也因这些特色农产品的畅销而蒸蒸日上。这般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实践团队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的认知,更是激发了同学们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健康课堂的小妙招:熟悉的食材守护基础健康
“爷爷奶奶们,您知道什么食物可以守护自身健康吗?”在凉水村的健康知识讲座上,智慧康养学院的学生们用最亲近的“重庆方言”和简单易懂的生动案例,将专业的健康知识转化为村民听得懂的“家常话”。随着互动问答的展开,现场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原来胡萝卜对眼睛有这么多好处啊”一位大妈笑着感慨道。讲座结束后,村民们有序地问着团队成员们关于健康的小常识,久久不愿离去……
安全小课堂:筑起安全防护意识
“小朋友们,如果家里只有你一个人在,你会做好哪些安全措施呀?”在智灯村的安全课堂上,队员甘红霞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孩子们明白了即使在家也要注意安全,如何去防护记忆如何去预防。活泼的互动让孩子们笑声不断,而严肃的案例又让他们瞬间安静下来。“我一个人在家会锁好门的,有不认识的人叫我也不会理他的!”一个小男孩举起手大声说道。这堂居家安全小课堂也为乡村孩子的暑假安全筑起了一道防线。
杨老的书法院:文化传承的艺术盛宴
在杨老的书法院,满屋墨香、笔走龙蛇,一幅幅书法作品笔力遒劲、笔锋流畅,尽显艺术魅力,每一笔每一画都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已至暮年的杨老,精神矍铄,对书法的热爱与坚持让人动容。他用一生的执着告诉大家,拥有并钻研一份爱好,以毅力将其做到极致,是何其珍贵。杨老还为学子们准备了满含期许的祝语,其笔下的“十载寒窗,一朝录取”,不仅是对学子们的鼓励,更是以笔为媒,将书法与祝福相融合,让传统文化在乡村绽放出璀璨光芒,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
老兵讲述:红色基因的精神伟力
实践团队走访了抗美援朝老兵家庭,与老兵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过去的峥嵘岁月,讲述着历史的成就与当时的艰险。他们质朴的语言,描绘出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与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让队员们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责任与使命在心底油然而生。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历史的荣光在当下熠熠生辉,激励着青年一代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峥嵘岁月:与家人的第一张合照
在入户摄影活动中,实践团遇到了“两姊妹”。“两姊妹”听说拍照眼睛也有神了,同时感叹时间过得好快,说这么久了还没有正儿八经地跟姐姐拍一张照片。学生们为奶奶们简单梳妆打扮了一下,在房门口拍下了这张“全家福”,现场打印出来递在她们手中,奶奶们笑容填满了岁月的痕迹,感叹道:“这辈子还没有拍过这么好看的照片哩!”
院坝养生操:健康理念的乡村普及
在前进村的院坝会上,学生们带领村民们一起做起了“拍八虚养生操”。起初,有的村民还有些害羞,不太敢跟着做。但在学生们热情地鼓励和耐心地指导下,大家渐渐放开手脚,认真地跟着节奏做起来。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气氛热烈。同时,学生们还利用自身所学为村民们测血压,普及生活小常识。村民们纷纷表示,这些养生操简单易学,又对身体有好处,以后要天天跟着学生们一起锻炼。此次活动不仅传播了健康理念,更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生动展现了国家健康乡村建设的生动图景。
用行动宣扬康养,用影像定格美好回忆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参与的学子们而言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成长经历。他们不仅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提升了思想觉悟,更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是一项需要代代接力的伟大事业。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持“为城市树人,为民生赋能”的理念,搭建城乡交流的桥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行,让青春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