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的爱与自由,埋葬在风中
《额尔古纳河右岸》并不是我第一次看以民族为主题的书籍,但这是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它让我看到了远离尘嚣、一百年前的鄂温克族的生活。
“如果说这条河流是掌心的话,那么它的支流就是展开的五指,它们伸向不同的方向,像一道又一道的闪电,照亮了我们的生活。”鄂温克族人就生活在美丽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但是,亲情的破碎,生命的逝去,生活的艰难,族群的迁徙,爱情的悲哀,造化弄人,给这个自然的部落增添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悲剧色彩。特别是最后,族人们都纷纷下山了,整个屋力楞就剩了年仅九旬的“我”和“我”的孙儿安草儿,其他人都下了山,在城镇边扎根。但是“只要我活在山里,哪怕是最后的一个人,也不会觉得孤单的。”“我”守着的火苗就是我跳动的心脏,额尔古纳河是“我”流动的血脉,纷纷飘落的雪是“我”的眼睛,土地是“我”的皮肤,虽然只有“我”一个,但这森林里到处都是“我”。
“我”没有名字,“我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
如果有一天“我”死了,让“我”的爱与自由,埋葬在风中。
“我”的亲属、爱人、孩子、朋友,一个个都消逝在这神圣的故乡,也在这永远的归属里沉睡。
“我”在大自然中,感受天神的馈赠,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天空下,跳出生命的舞蹈,唱出生命的旋律。
“我”会走遍我熟悉的每一条小路,和与 “我”熟悉的邻居打招呼,“我”呼吸着清晨干净的空气,“我”会抚摸着驯鹿的皮毛,感慨万物灵性。
“我”曾在冷冽的寒风中体会着冬天的煎熬,仍怀着无限的希望盼望着春天的到来,“我”曾走在夏天茂密的树林里,体会着无限的欢畅。
森林是神秘的,是危险的,但也是无比神圣的,它给予了“我”一切,衣食住行无不与此相关。生命是可贵的,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散发着光彩的,但它也极其脆弱。一场病,一阵风,一次漫天的风雪,就能轻易剥夺一个孩子的生命。“我”曾把死去的孩子裹着白布,埋在向阳的山坡,希冀他们有美好的结局。
风雨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看老了。
我的爱与自由,都埋葬在了这片森林里,不知谁还能,像我这样如此一生。
当城市化进步和发展,当森林逐渐被砍伐,不难发现我们对大自然的索取太多了,鄂温克族人从古老的山上下来,蜂拥到繁华的城市里,见证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程。想到这里不免有些心酸和苍凉。被遗忘的文明,默默消失在繁华的人间。
物欲横流的现代生活,充满着世俗的拥挤,忙忙碌碌中偷得半刻闲适与安心。我们的情感掺杂了太多别的因素,难免显得不够干净,或者说不够纯粹。在看这本书时,总会有自惭形秽的感觉。
如果你也想体会自然的美与野性, 欢迎你也来额尔古纳河右岸,听来自原始的声音,看最纯粹的爱与自由。
供稿人:李荣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