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主义的言说者——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频道

殖民主义的言说者——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2021-10-12 22:22

来源: 曾燕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毫不妥协并充满同理心地深入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关切着那些夹杂在文化和地缘裂隙间难民的命运。 ”这是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在2021年10月7日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1948年出生于桑给巴尔,20世纪60年代作为难民移居英国,坦桑尼亚作家,代表作有《天堂》《沙漠》《海边》等。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陆续出版了10多部小说,这些作品大多都围绕着难民主题,将殖民地人民的生存状况进行了生动而残酷的描绘,那些种族冲突,那些生存危机,都在他的笔下成为了文字,向人们展示着后殖民时代的人民的生存现状。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他的作品:

《离别的记忆》是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处女作,它发表于1987年。这本书讲述了哈桑·奥马尔因为贫穷和堕落,家庭变得支离破碎,父亲酗酒、经常使用暴力;母亲去世;妹妹也因为生活所迫出卖身体。他想要逃跑并企图得到得到一位富有的亲戚的庇护。但事与愿违,因为殖民主义和奴隶制财产的形成等问题他不得不重回家庭,回归贫穷无望的生活,负担起生活的重任。

后来,他创作了《朝圣者之路》、《多蒂》两部作品,从不同程度上描绘了殖民地人民的流亡和身份认同问题。

《天堂》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他的第四部作品。它讲述了少年优素福因为贫困而被父亲卖给叔叔抵债后发生的故事。因为不同的种族文化和不同的宗教信仰,优素福被很多人欺负打压,到最后竟然迫放弃他所爱的女人阿米娜,加入他曾经鄙视的德国军队。

《绝妙的沉默》讲述的则是一位无名者的故事,它来自非洲,却在英格兰找到了教师的职业,并与一位叫爱玛的英国女人结了婚。可能是因为自卑心理,他从来不告诉任何人他自己的状况,包括自己的妻子和家人。可当几十年过去了,他意识到自己对家乡知之甚少的时候,他的妻子也因为不了解而于他离婚。这就像他自己说的我所写的是失去的生活,回不去的地方,以及我对它的记忆。”

2000年后,他又陆续发表了《海边》、《遗弃》、《最后的礼物》、《砾石心》《死后》等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海边》,他描述了萨利赫·奥马尔和拉蒂夫两位老人的交往,他们两人境遇不同,但过去的经历却有所关联。但不同的是萨利赫努力地想回忆过去,拉提夫却竭尽全力想要忘记从前。这一忆一忘之间,显示出了殖民主义下人的不同选择。

可以说,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在不同方面探索着后殖民主义下人民的艰苦生活,表现出非洲人民独特的文学特征和重大的历史伤痕,并鼓舞人民关注那些夹杂在文化和地缘裂隙间难民的命运,具有及其深远的价值。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