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大研支团帮助藏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真没想到语文还能这么有意思,我现在对普通话很感兴趣,希望能在大学里面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以后也想回到家乡当一名语文教师。”这是安徽师大研支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专项团队在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开展实践活动时,学生洛桑旦巴在课后对志愿者说的一句话。
志愿者与宣讲团成员合照 (安徽师范大学 周乃亮 提供)
“职业技能+普通话”
刚刚抵达学校时,志愿者们跟随教师走进教学楼和宿舍,检查校园内部标语张贴情况,营造说好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学生返校时间推迟,在等待开学的日子里,志愿者们走上街头、走进社区,与当地藏族同胞进行友好交流,了解普通话的日常使用情况,并结合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场景,有针对性地教他们说一些工作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句子,以便于进行日常沟通。
志愿者走上街头进行普通话教学(安徽师范大学 李明 提供)
“课堂教学+普通话”
听·语言知识
在学生陆续返校之后,志愿者在高二年级设置了普通话推广试点班级。志愿者们走上讲台,带领同学们学习现代汉语通用语法,发掘生活中有趣的语言现象,进一步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上,同学们跟随着志愿者的思路,认真记录笔记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一问一答中不仅进一步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同时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
志愿者讲解现代汉语语法(安徽师范大学 周乃亮 提供)
说·党史教育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同时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志愿者带领同学们重温红色经典和榜样人物故事,歌颂光辉百年历程,学习伟大的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时间,同学们站上讲台或是分享榜样人物故事,或是讲述家乡变化,或是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普通话的训练和练习。
读·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团队通过学生自读、志愿者范读并讲解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史记》中学习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从《阿房宫赋》中体悟杜牧忧国忧民、匡时济俗的情怀,从《与妻书》中感受林觉民的切切真情。通过诵读经典、学习经典,让学生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写·心中所想
课后,同学们自主结合奥运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自己暑期生活产生的所思所想撰写文章,在一字一句地不断打磨锤炼中强化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在听说读写中不断加深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认识,铭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兴趣小组+普通话”
课后志愿者结合兴趣特长设置了兴趣小组进行分类指导,播音、主持、朗诵……学生们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同时挑选部分学生组建德育宣讲团进行单独指导培训,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撰写能力。通过宣讲员的细致讲解,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宣讲团成员旦增拉姆在培训结束后说到:“老师教了很多发音时的技巧,提升了我对普通话的了解程度,而且党史宣讲对我自身来说也是一次学习进步的机会,每次宣讲我都会重新回顾那一段历史,让我更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志愿者培训德育宣讲团成员(安徽师范大学 李明 提供.)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采用形式创新、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会说普通话、爱说普通话并且说好普通话,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爱我中华的种子埋藏在每一个青少年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