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的优雅》 | 在生活、在艺术中捕捉永恒吧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刺猬的优雅》 | 在生活、在艺术中捕捉永恒吧

2021-09-30 16:41

来源:交大之声 时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我们如何决定一条生命的价值?记得有一天帕洛玛曾经跟我说过,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在死亡的那一刻,我们在做什么。而此时此刻,面对死亡的我正在做什么呢?我曾遇到一个人,而且我正准备爱上他。五十四年来感情平淡、精神空虚,五十四年来自我封闭、内心孤寂无依;五十四年来从未和任何人交往,也从未和任何人相伴……除去这些,我最后惦念的,亲爱的女儿,帕洛玛。我的山茶花。我真希望自己还能与你共饮最后一杯茶。”

  “茶道,相同的动作和相同的品尝能够清晰明确地重复,达到简单、真实而又讲究的感觉,适合任何人,因为茶是有钱人的饮品,同时也是穷人的饮品,故而茶道的特殊优点就在于,在荒诞的人生之路上为我们打开一道宁静而和谐的裂口。是的,万物皆空,迷失的灵魂为美而泣,人间琐事包围着我们,那么,还是品味茶之清香吧。四处一片寂静,听到外面飕飕的风声,看到微微作响、随风飘扬的秋叶,在温馨的阳光下安然熟睡的猫儿。呡茶一口,光阴便会升华。”


01


今天的读书与大家分享的是法国作家妙莉叶的作品《刺猬的优雅》。作者的第一部小说《终极美味》获得了2000年度最佳美食文学奖,而《刺猬的优雅》一经推出就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并且连续30个星期荣登法国畅销书排行榜。


小说以巴黎住宅区一幢公寓为背景,以看门人勒妮自叙和少女帕洛玛日记的形式,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类生存境遇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生命意义和艺术真谛的探寻。作品以独特视角创造了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巧妙的艺术构想表达了深邃的生命与艺术哲理。


故事的开篇,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巴黎高档住宅区里的一位平凡的门房——勒妮。勒妮从外表看是一个年老、丑陋的看门人,但这其实是她故意在人们面前显示出一种邋遢、无知的样子,力求符合人们心中固有的门房形象。然而,她的内心深处却是一片葱茏的绿洲。当她回到自己的住处时,就显示出自己的另一种形象,对知识充满渴求。


作为生活在世纪之交的普通人,勒妮的前半生并没有多少接触书籍的机会。勒妮在童年时期一直生活在乡下,家境贫寒,在上小学时遇见了自己的启蒙老师,也是第一次听见别人用“勒妮”而不是家族的姓氏来称呼自己。从那时,她感受到了文字与自己所产生的灵魂共鸣,并如饥似渴地阅读起了各类书籍。


长大后,勒妮跟随姐姐来到巴黎生活,但后来姐姐因为身份低微被富家弟子所抛弃,这给勒妮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再加之她门房的职业,巴黎的上流社会自然将她拒之门外。但勒妮所工作的环境是富豪高官们的住宅小区,难免会与上层人士打交道,为了自我保护,勒妮给自己穿上了“无知”的保护套,但她对生活、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止。


勒妮在巴黎几乎没有朋友,女佣埃拉是她自丈夫去世后唯一能倾诉自己的人。埃拉虽然是被富人们雇佣的女仆,却与勒妮一样厌恶贵族们表里不一的作风。她鼓励勒妮去探索更多的生活乐趣,经常邀约勒妮聚会,有时是两人在街道漫步,有时是一顿简单的晚饭,有时甚至只是安静地呆上一个下午。这样看似寡淡的友情却让勒妮感到自己是被理解的,因此她由衷地感谢埃拉。


时间平静地流逝,在新世纪到来的那个冬天,勒妮所工作的那栋楼里送走了一位固定住客。住在三楼的阿尔登因为突发疾病去世,甚至来不及和他的妻儿转接财产。勒妮在这时领悟到了人生的荒谬,“死亡并不使我害怕,但是这种难以忍受的等待,像个悬在空中的窟窿,想他一生拼搏得来的只是无边的沧桑与无奈。……真相到底在哪里呢?在权力中还是在艺术中?



02



随后的那个春天,勒妮工作的公寓迎来了新的住客,他是一位来自日本的音乐商人。在随后的接触中,勒妮惊奇地发现,这位名为小津格朗的新住客,竟然和自己有着共同的电影爱好。正在勒妮对其感到有些不同寻常时,小津借着赠书的机会,向勒妮发出了共进晚餐的邀约。


勒妮对这个邀约感到非常意外,她在这个小区工作近三十年,没有一户人家向她发出过这样的邀请。她不停地修改着对这个邀约的回复,甚至想过编出一些例如“我不识字”的借口,正当她纠结不已的时候,门房的门铃响了。当勒妮打开门时,发现敲门的是她的小邻居,这栋楼里唯一和她有过文学讨论的帕洛玛。


帕洛玛是一个十二岁半的女孩儿,她出生于有钱有势的贵胄之家,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她却对学校的课程不感兴趣。帕洛玛天资聪颖,很早就察觉到了勒妮与普通门房的区别,并常常来到勒妮的房间与她探讨很多哲学、文学,甚至是战争的话题,久而久之,帕洛玛与勒妮也熟识起来。听说了勒妮的烦恼后,帕洛玛鼓励勒妮前去赴约,并提醒勒妮赴约的时间。


在帕洛玛的鼓励下,勒妮准时到达了小津家中赴约,两人在文学和哲学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勒妮在这次交谈中久违地感受到了共鸣,她灵魂中被日常假象所掩盖的,属于文学的土地再次焕发了生机。“起先,那是划破夏日天空的纯净之美,……随后,在走廊里大步流星地走着,突然之间进入到一个充满阳光的房间里。……那是雨水的力量,在获得新生时,美好的日子宣告来临。……因此,某些夏季的雨扎根在我们的心中,有如一颗新生的心与另一颗心一齐跳动。”


时间一天天过去,勒妮在与小津的交流中逐渐感悟到生活中微小事物的美,她重新在生活里找到了自己。正当两人日渐交好的时候,勒妮却遭遇了意外。秋天的一个早上,勒妮出门时发现了醉倒在路边的流浪汉,而那时,街上洗衣店接送客人的车正朝他驶去。勒妮为了救流浪汉朝他奔去,却被失去方向的车撞上,没能再去赴今天她和小津的约定。


故事的最后,帕洛玛和小津格朗送别了勒妮。当载着勒妮的灵车远去的时候,帕洛玛在门房的桌上发现了一朵断茎的山茶花。她在这一刻领悟到了生命的可贵:“活着,就是要随时捕捉那转瞬即逝的片刻时光……生命或许便是如此吧:有很多的绝望,但也有美的时刻。只不过在美的时刻,时间时不同于以前的……感悟到美的时刻,就是‘曾经’之中的‘永远’”



03



唐代诗人李贞白《咏刺猬》诗中说:“行似针毡动,卧若栗球圆。莫欺如此大,谁敢便行拳。”小说中的勒妮虽相貌平平,却在艺术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艺术对于勒妮来说就像刺猬柔软的内心,在她看来,艺术是无欲之情感,在时间的长河中为灵魂打开一片独属于自己的空间。


作家通过勒妮及其公寓的描写浓缩了当代社会的现实,表现了对人类的现实及其未来的深层反思,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意义和艺术真谛的追寻。既然生命短暂,艺术永恒,那么就在生活、在艺术中捕捉永恒吧。“永远”就在那“曾经”之中,永恒就在那不经意的片刻之间。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