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青春岁月,不朽的青春之歌——读《青春之歌》有感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难忘的青春岁月,不朽的青春之歌——读《青春之歌》有感

2021-10-25 18:16

来源:临沂大学大学生网络通讯社 宋艳红 秦嘉旭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值得人们用最美好的语言去讴歌,而青春本身,其实就是一首最美好的歌。

                                                                       ——题记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都说,青年一代,要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悔的奉献给伟大的祖国,才能将美好的青春谱写成一首有韵律的赞歌。《青春之歌》是我国著名作家杨沫的成功之作之一,他通过描写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的年轻人的革命精神。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在那个宝贵的年纪,他们的信念是多么的坚贞。林道静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她的成长是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走过曲折艰难道路的缩影,作为一个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的青年革命者,经过了一条艰苦的磨练和改造过程,最后在卢嘉州,林红等的教育帮助下,经历了二次铁窗血与火的洗礼,参加农民抢麦斗争,并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在一系列革命实践中变为坚强,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书里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战火纷飞的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不应该沉默。林道静---个不屈服命运的女中学生在共产党的影响下,明白了“个人的命运只有和祖国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会有真正出路”的道理。于是成为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塑造了一个在三十年代觉醒和成长的革命青年形象。这是青春最美的故事,这是青春最动听的讴歌!

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奏响青春的每一个音符,让青春之歌响彻命运的每个章节。祖国的生命,记载了多少沧桑,却表现得如此顽强,那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向往!回首往昔,在我们遭受外国人的欺凌时,伟大的祖国一次又一次地从危险困境中走出来,因为祖国心中有我们,有人民!祖国用伟岸身躯来保护我们,我们也要回报于祖国!

国家的昌盛需要我们正值青春的一代人的艰苦奋斗,而理想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与动力。林静道的信仰是共产主义,她的理想则是完成共产主义革命事业,而她在革命道路上意识到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那青春之歌和着义勇军进行曲显得更加浑厚动听,那青春的热血映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更显耀眼夺目。作为现代人,我们要树立起我们的信仰,保持“君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由国家而天下,把个人的追求与整体的核心价值统一起来,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前进的道路上,成为时代的主人,将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小说中的革命英雄人物。他们抗击侵略,抵制暴政,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民族的生存,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不惧怕把牢底坐穿,坚强地面对凶悍。

汉朝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那些没有革命的人只是冷眼旁观一切,没有看到对付黑暗统治只能用革命的手段,想苟活于世,碌碌无为,那些烈士们呢?一世英明,永垂不朽,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洒尽最后一滴热血,才换来了今天,换来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正是因为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倒在血泊里,我们就更没有理由怨天尤人,厌弃今天的生活,而是要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小树立理想,为祖国添砖瓦,并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祖国建设的洪流中去,创造新的辉煌。

 我们要把握每一天的早晨,看旭日从地平线下缓缓升起;把握每一天的午后,品熏衣茶的馥香在开水中慢慢绽放;把握每一天的午夜,聆听来自遥远星空的召唤。

 一段难忘的青春岁月需要我们来编织,一首不朽的青春之歌值得我们去奏唱!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