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书屋:小岛清风,知识地标
编者荐语:
厦门这座海滨城市,散布着许多别具特色的独立书店,它们用书籍拓宽着城市的边界,用文字丰富着读者的世界。
鼓浪文学社近期采访了几位厦门独立书店的店主,推出了“厦门独立书店系列专访”专题文章。
那么,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书店吧。
厦门大学附近的晓风书屋,门店位于几家餐馆之间,初看并不起眼,内有两层,一楼主要售卖文创,有一张古朴的木桌,可供顾客读书、消遣,二楼则主要售卖各类书籍。在对晓风创办者许志强先生的采访中,我们得以窥见这家拥有三十多年历史的书屋的沉浮。
“晓风”印象
晓风书屋是于1987年创办的,自创立以来一直坚守“推广学术、服务学人”的品牌理念。许先生向我们解释:“开设这家书店,既是为稻粱谋,也是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许先生向来热爱阅读,他涉猎的内容广泛,从哲学到历史再到电影均有涉及,曾经,他的生存需要与读书爱好在晓风书屋的开办上得到了统一。
晓风书屋最早在漳州创立,由一家只有十平方的小书店,逐渐发展为在全省拥有连锁店的独立书店品牌。对此,许先生说道:“在读书风气很旺盛的年代,没有互联网的存在,大部分人都把去书店当成获得新书的途径”。相比于在门店的环境上下功夫,晓风书屋更看重书籍的选择。“自晓风营业,我们就出售三联商务的书,卖学术性的、知展性的、带有启蒙人文思想、比较高品位的图书”,许先生向我们解释道。
上世纪八十年代,书店大多以销售武侠与言情小说为主、走大众阅读路线,而晓风书屋始终坚守“高学术、高品位、高品质”的选书标准,销售的书以文、史、哲类型为主,还有不少语言文字类的书籍,特别是古文字研究的书,可以说是书店中的一股清流。直到今天,晓风书屋仍然坚持着一贯的选书标准,以文史社科类为主,宗教艺术类等为辅,而生活化、畅销类的图书较少。对此,晓风书屋总经理、许志强先生的弟弟许星表示:“晓风一贯以销售学术类、社科类、人文类的图书为主,这种定位也是我们晓风书屋的主要特色。不管我们怎么转型,我们的特色肯定还会一直保留。”晓风书屋始终以一种独立于商业与读者的理想主义,以独特的品味而非媚俗的姿态,与当地人的精神生活相融合,成为爱书人的一片小小伊甸园。
晓风的店员也颇有书生味。尽管书屋里的工作人员在变动,但他们对顾客的热情和对书的尊重却从未改变。他们会认真记下读者们需要但没能买到的书,耐心地与顾客交流。这里的店员,有的后来去了大学深造,有的在晓风邂逅了人生的伴侣,有的成为文字编辑——他们与晓风互相影响,相互成就。曾在晓风书屋工作过的官道华先生表示,在晓风的最大乐趣,便是每天可以接触到许多不同的爱书人,领略读书人的品格,分享他们的快乐。三三两两的同道,挑上几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坐在书店所设的茶座沙发上翻阅,看累了,就品几杯茶,交流各自买书、读书、藏书的心得,从书里的世界聊到书外的世界,说到投机处,书屋里不时传出轻快的笑声,这是晓风常见的情景。
许先生谈到,“晓风书屋”取意于“早晨清新的风”,“晓”又有“晓得知识”之义,因此“晓风”也是知识之风,而这正是这家书店的写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晓风书屋以高品质的图书,给南方的小城带来了清新的诗意与先进的知识。它就如一根缘分的纽带,将真正热爱文学的人联结了起来。当时在厦大求学、后来成为作家的南宋就曾在这里遇见汪荣祖先生,结识了谢泳、陈子善老师,这些经历后来都写在南宋所著的《随遇而安》一书中。
晓风书屋一直以来有举办读书会的传统,如今更多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读书会,因晓风而结缘的一群爱书人,他们共读过《岛上书店》《乡土中国》《人类简史》等等。晓风还邀请过周国平、林清玄等知名作家来进行签售、与读者交流。大学路的晓风书屋开张后不久,余光中先生来厦大参加校庆,便被邀请到店签名售书。那日,书店门口早早聚集了数百名读者,拿着先生的著作排队等候。
然而,当时的盛况在今天已经很难重现了。“那个时候,书店还有足够的利润来邀请一些作家,但现在不可能了。”在许先生的叙述中,我们也隐隐感到,一个时代已经画上了句号。
晓风与厦大
正如徐学教授在《一个老厦大人心中的晓风书屋》一文中所说:“晓风书屋是厦大保持学术庙堂尊严的象征,让校园在秀丽浪漫之中多了些庄重。”在那个电子书与电商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晓风成为了厦大学子与书籍之间的桥梁,在这里,他们能找到许多高品质但冷僻的书,如《文字学概要》《四库提要辩证》《说文解字注》等等。更值得一提的是,晓风不仅为厦大人提供了购书的场所,还为他们打造了读书与交流的平台,学生与老师、读者与作家,不同身份的人在这里相聚,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对于许多厦大人来说,晓风书屋是他们学术攀登的阶梯,也是他们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厦大一条街”时期的晓风书屋
图片来自:厦门大学档案馆
2008年,由于厦大一条街的道路宽度无法再满足人们的需要,加之学校发展需求,其面临着拆迁和易地重建的问题。厦大一条街拆迁后,晓风书屋搬迁到了大学路。受到经营成本上涨、电商冲击等因素的影响,晓风书屋一度陷入歇业的窘境。2016年,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出台,晓风书屋经改造后重新开业。不少顾客表示,晓风书屋是他们的老朋友,平常闲暇时间就会去里面淘书看书。
位于厦门大学群贤楼的晓风书屋分店“不止书店”,也陪伴了一代厦大人。
2015年,出身于厦大、从事文化创意事业的时光码头团队结识了晓风书屋的许先生,提出了开办书店的想法。不止书店选址在群贤楼,鲁迅纪念馆的隔壁,团队与设计师青山周平合作,在实地考察与不断沟通的基础上完成了设计与建造。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于厦门大学九十五周年诞辰之际,不止书店同各位见面了。
不止书店是晓风在厦大的回归,厦大一条街晓风书屋搬离以后,厦大始终缺乏一家自己的书店,而不止书店恰好填补了这个缺憾。“不止”取意于厦门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寓意“不管世界如何变换,追求善和美的心以及追求知识和理想的人,是不会止步的”。由此,为了保障书籍的质量,团队成立了“选书小组”,由作家、教授、书业从业者以及在某些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构成,意在尝试每一种提升阅读体验的可能性,将最好的读物呈现给读者。
不止书店以书籍为基础,打造了一个多元文化体,于此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供公共服务。不止书店的合伙人、厦门大学中文系学生华慧鸿表示:“我们开在这里,不是为了等待游客,而是等待爱书的人。”在这里,新老厦大人因书结缘,不止书店见证了来自天南地北的校友的相聚与联结。在不止书店打造的空间里,他们忘却了各自的年龄与身份,只剩下书与他们对书纯粹的热爱。
2019年12月5日,不止书店正式结束营业。尽管只在厦大短暂地存在过一段时间,但在许多人心中,它早已成为厦大的一部分——直到现在,不止书店仍是许多厦大人相聚时津津乐道的话题,它所带来的知识之风,被他们收藏在内心最温柔的地方。
困境中的晓风书屋
从鼎盛时期拥有二十多家门店,到现在只剩下两家勉强维持着,晓风书屋的生存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许先生认为,晓风的未来并不乐观,现在的门店“要倒贴钱才能开下去”,在没有合适的商业模式让它坚持下去的情况下,仅存的厦门大学路与漳州两家小小的门店,也只能依靠投入的资金勉强维持着。但是他仍希望,未来能通过品牌营销等方式,让书店继续开下去。许先生表示,尽管近年来,晓风书屋随市场趋势增添了文创产品、茶饮售卖等盈利方式,却仍然收效甚微。他这样说道:“现在的房租成本、人工成本都很高,卖文创、咖啡的收入很难支持运营成本”。
同时,晓风的功能也在随时代的变化而潜在地逐渐转变。近年来,书店的老顾客逐渐变少,光临的大多是游客,他们将逛书店当成消费的一种方式,将关注点更多放在只需要浅阅读的图书与各式文创产品上。他们乐此不疲地在这里拍摄下一张张精致的照片,作为来厦门旅游的影像,却很少会花费较多的时间于落了些许灰尘的的书架之间静心阅读。晓风正在从一个文学爱好者的栖息地,不自觉地转向一个富有特色的打卡地。
了解到晓风书屋的生存现状,我们都不禁为它的未来感到担忧。然而,谈起晓风近些年所走的下坡路,许先生的态度却显得云淡风轻——“整个时代在变化,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所以它开不下去也是很正常的”。
月亮还是六便士?
“晓风书屋”的窘境并不是个例,而是很多独立书店的写照。历经坎坷,“晓风”坚持走到了今天。许先生谈到,支撑他把书店开下去的,是“晓风”树立起来的品牌,也是很多老读者对它的喜爱。书店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买书和卖书的地方,更是一个可以让大家享受的空间。独立书店的店主,都是在用有限的金钱与时间,维系着古往今来读书人与读书人之间遥相呼应的心流。
许先生认为:“实体书店的价值在于引导人们走进阅读,让人们遇见好书,但这样的书店是不能挣钱的。”实体书店的价值处于文化与商业的交汇处,无论是整个书店行业,还是以晓风书屋为代表的散落在不同城市角落的独立书店,“做书店不盈利”几乎成为了一种共识,因此对书店价值的评估,也并不以营利模式来论。
当被问及“如何在坚守自我和迎合市场之间取得平衡”,许先生直言:“没有太好的办法,平衡不了”。的确,对高学术高品位图书的坚守,与实用性与功利化的市场追求之间的矛盾,十分难以调和,消费社会下的逻辑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独立书店作为文化符号的教育功能。许先生告诉我们:“现在有品位的书店是要由一些大的企业、品牌、机构来做的,是作为一种公益项目,达到品牌宣传的目的。”然而,现在有这种意识与需求的企业却也十分稀缺。许先生认为:“没有相同的价值观,双方很难一拍即合。”
书店的命运并不仅仅是由店主与读者走出来的。对于这样的困境,书店自救的能力有限,独立书店积极寻找求生之道,向寒冬说“不”的同时,也在无声地向我们求救。或许我们不该苛责书店在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之间努力寻求平衡,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作出取舍,而是希望文化之于社会的意义被更多群体所看到,独立书店的存在被更多的人所保护。
一路走来,尽管晓风书屋的规模、名声随着时代变化不免会有高低起落,但它所秉持的初心却从未改变,始终坚持引进、销售高品质图书,让清新的知识之风吹拂。晓风不仅是一个买书与卖书的地方,更是一个可以让人们享受低物质欲望生活、追求文学与思想高度的美好空间,同样也是小岛具有温度的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