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里的长镜头: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网络育人新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如何适应时代需求,在育人形式“变”与育人内核“不变”中积极探索思政育人的方式和方法、践行思政育人的方针和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命题。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是河北省最大的信息类人才培养基地。该校学生在软件开发、网站运营、视频制作、图片处理与设计等方面有专业特长,结合此特点, 2019年以来,该校以学期为周期,每周一个主题,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主题内容由完整性向碎片化转变;媒介表达由可读性向可视化转变;叙事方式由宏大主题向微观视角转变,以信息特征“简短”和信息元素“视频”为特色的短视频逐渐成为网络育人的新阵地。
“时政热点”创新讲,做好思想引领
用好疫情防控“大教材”。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讲好在疫情防控中的中国故事,讲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新冠肺炎下的数字化社会》中加入前沿专业发展与具体学习内容,将课程与思政紧密结合;《关爱自然 崇敬生命》中用事实、数据、对比等多种方法呼吁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记录本校抗疫志愿者们的故事,形成《抗疫背后的故事》;加入手语翻译,制作画中画《后疫情时代的思考》,聋哑青少年也能“听”得到短视频,也进一步引导大学生们关注特殊群体,增强社会责任感。
围绕庆祝建党百年“大事件”。学史以明志,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艰辛而辉煌,激励当代青年传承党的优良作风,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拼搏。今年1月以来,该校以建党100年时间轴划分10个阶段,每个阶段中,提前谋划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关键人物、感人事迹等,形成5个选题、50期短视频,由师生合作,自主自选自制短视频。手语翻译视频《你的我的1921》《红军的长征 我们的长征》;引入周边红色景点宣介视频,制作《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怀念狼牙山五壮士》;加入电影选段,制作《地道战》《播撒革命火种——李大钊》;利用动画,制作《半条棉被的故事》,目前共发布40期。
以“短”补“长”新模式,实现网络育人
短视频的网络育人模式实践中,融入新时代教育理念与新媒体的创作理念,以“短”补“长”,取“长”补“短”,形成了三个“长镜头”,引导学生向主动意见领袖身份转变,使思政实效性得到增强。
一是互动讨论的长镜头。在每一期短视频结束之后辅导员们会就每一期视频的形式和内容,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反思、总结,没有止步于短视频播放完毕就结束,而是把每一次“结束”当做一次“开始”,包括时长调整、方式调整,包括对下一期短视频的重难点思考与交流等。师生、生生线上线下讨论次数近80次,时长约1000分钟。
二是育人育心的长镜头。项目开展3年以来,通过短视频,融入日常管理、习惯养成、价值引领、专业特长等内容,形成了方向正确、目标明确、系统成型的短视频主题计划表,设计制作108期原创短视频,每期短视频平均时长在8分钟,累计时长近900分钟,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与好评,累计观看转发量达40000人次,收获累计28600条留言和点赞,弘扬了正能量,展现了时代新风。
三是活力满满的长镜头。2019年项目开展以来,该校各方面的实践活动人数均有所增加。疫情期间,参加志愿活动的学生人数累计达到2000余人次,人均志愿服务时长达到400小时,抗疫捐款人数累计700余人;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参与实践活动的人数每年都有增加,2020年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人数达到300余人;在助力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志愿活动中,同学们纷纷踊跃参加,5次活动中累计参与同学达8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