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物语|九九重阳日,佳节倍思亲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习惯于登高赏秋、祭祀祖先、敬老感恩。或许是重阳节临近的缘故,安徽师范大学的校园里也能捕捉到它的影子了。
登高处赏良秋。在安徽师范大学,情人坡是可以算作一个小“高”处的。秋高气爽,明媚的阳光照在情人坡上,草好似在闪闪发光,人心里暖洋洋的。若是登上这坡环顾四周,举头可以看到一片层层叠叠的云彩,眺望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略微俯视可以看到在微风吹下微微摇动的树木……凡此种种,构成了安徽师范大学美丽的秋景。
明媚阳光下的情人坡之景(安徽师范大学 李慧欣 提供)
祭祀祖先,是民间的传统,人们以此表示孝敬和不忘根本。在安徽师范大学的校园里,学子们以另外一种方式缅怀先辈——学习并发扬先辈们的高尚精神。实际上,这早已成为安徽师大学子们的日常。他们深深地认识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没有前辈的努力奋斗开天辟地,就没有当代的美好生活。学子们学习先辈的求知、坚毅、勇敢、创新、奉献等精神,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祭祀”。
很早就出发去教室的同学(安徽师范大学 李慧欣 提供)
敬老,敬的不只是表面意义年龄上的“老”,还是身份地位、学识上的长辈。在安徽师范大学有许许多多知识渊博的老师,学子们时时刻刻对老师怀有一颗尊敬之心。课堂上,同学们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学习;课下,同学们积极与老师讨论、谈心。头脑与头脑相通,灵魂与灵魂相碰,这亦是一种尊敬。
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重阳节这样一个传统节日,安徽师范大学的学子们虽然未能和亲人们同在一处,却和似亲人一般的老师同学们互相陪伴,也算是一种慰藉。想念家人的时候抬头看看,想着看的是同一片天,心中的思念之情也会有所疏解。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此时借用这描写菊花的诗句来形容安徽师范大学重阳佳节恣意绽放的桂花也未尝不可。清新桂花十里飘香,给校园增添了韵味。
校园里盛开的飘香桂花(安徽师范大学 李慧欣 提供)
重阳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已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中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意义。流传至今,重阳节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了,它还是前人薪火相传的人文情怀,它还是中国人美好心愿与真挚心灵的载体,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添了不可替代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