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一厦 | 诗文(五)《忆长汀》
铁骑纷来将奈何,徒迁客府①续书堂。
戎夷寇掠湍流越,蜀路阂糅陋室成。②
凿壁无光辕轭③拆,参军④竭食禄钱量⑤。
鸿儒泰斗群贤至,魏武⑥尊师稷学隆。

① 客府:长汀的古称
② 陋室: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辕轭:古代车马的代称,在此处喻指萨本栋校长的小汽车。西迁长汀期间没有电,萨本栋校长便拆除为自己配的小汽车,用发电机为全校供电。
④ 语出《隋书·李士谦传》:“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李士谦非常热心,有一次他拿出自家的数千石粮食,借给同乡的人,碰上这年歉收,债家无力偿还,李士谦便把向他借债的人全部召集在一起,以丰盛的酒席款待,并烧毁全部借债的契约。有一年又遇上饥荒,士谦又拿出他家里所有的钱,买米做粥供给那些受饥的人,依靠他的接济而存活下来的人数以万计。
⑤ 最初三年,厦大财政经费捉襟见肘,在全国公立高校中居倒数第二,为保证教学研究的正常进行,萨本栋校长率先执行减薪,按 35%领取校长支俸,教授的工资按照 60%,副教授、专任讲师按照 75%领取。
⑥ 此处实际上是指魏文侯(魏武侯的父亲),为应对平仄不得已而为之。
诗文简介
本诗以厦大西迁长汀的历史为背景,每一联都反映了一段厦大的长汀史。首联将日本侵略者比作“铁骑”,在日本残酷的侵略下,厦大无可奈何,只能西迁长汀继续办学。颔联“戎夷寇掠”、“蜀路阂糅”分别写出了西迁过程中环境的危险,但“越”、“成”却隐含了一种轻快感以及可以跨越千山万险的魄力。颈联借用“凿壁偷光”的典故,但是凿壁偷光却无光可偷,显示出当时生活的困窘。李士谦一心向善,但是他想要帮助别人,自己却无计可施。两句反用典故,分别从生活环境的角度揭示了当时办学的艰辛,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萨本栋校长只得拆除自己的小汽车、带领师生缩减薪水,显示出了厦大“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但即使在当时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厦大仍然办学兴隆,当时仅来自清华的教授就有 47 名,当年基础课的教师阵容,即使在今天,也没有几个大学能够做到,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培养出来了 15 名院士、6 名大学校长、海内外著名人士百余人。所以尾联语气陡转,前文环境的艰险与尾联丰硕的成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并且运用魏文侯与稷下学宫的典故,魏文侯每过段干木家,便扶轼致敬,尊子夏为师,对子方执礼甚恭。倘若魏文侯还活着,也必然会像对待子夏一样对待厦大师生,厦大就如“稷下学宫”一样声誉升隆,厦大百年校庆之际,定能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