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四川一高校学生专业课上观察上百种石头
“从来没有在课堂上见过这么多的石头,简直呆掉了!”“原来长得相似的石头的内部构造这样不同!”10月20日,四川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20级的同学们上了一堂新奇的地质学专业课。在课程老师的组织下,同学们观察到了原先只能在课本上见到的各类岩石。
据悉,这些石头大多是老师们野外捡拾所得,用于课堂上专业知识的讲解,目前野外捡拾的岩石与校内收藏标本的种类加总起来已超过100种。课程老师吴德勇表示,相比普通的的校内收藏标本而言,老师亲手采集的岩石特征更为突出,便于教学观察,“我们这门课的理论比较抽象,但通过观察触摸石头的方式,同学们能更直观地理解到课本内容。”
图为上课使用的矿物标本。受访者供图
经过课堂上的观察和老师的介绍后,来自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白雪洁对地质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开始她只是觉得这些石头漂亮,在老师对照实物讲了以后,她才明白原来这些小石头里藏着如此大的学问!她举了个例子:“我们仅仅通过对解理是否存在的观察,就可以快速将石英从许多长相很相似的矿物中筛选出来,像这样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后,我才真的觉得自己‘学有所成’。”
图为老师捡拾的岩石。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斯璐 供图
同时,也有不少同学纷纷表示,亲手触摸和剖析矿物带给他们的不只是新奇的感受,更多的是对书本中描述的更精准的理解、更牢固的记忆。土地资源管理2020级3班的张潇悦告诉记者:“课本里的有些名词,单从字面上理解是很困难的。比如什么是树脂光泽、什么是纤维状集合体,这些疑问在我们亲眼看到岩石的时候得到了解答,也给我们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面对同学们对课堂的如潮好评,吴德勇表示这堂课取得的效果比预期中更好。一直以来,不少同学都认为实验课就是单纯地做实验、测数据,重复而枯燥;而这次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加积极的表现使吴德勇相信,这次生动的实践课堂一定能改变学生们对此的刻板印象。他说:“对于学生来说,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堂不只是一份崭新的体验,,更应该是一个从新的角度挖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将宽泛的知识具体化、理论的知识实践化,本专业学生的素质更会全面提升,也能够进一步接触到更多的发展机遇。”
图为课程中同学向老师请教问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斯璐 供图
“老师多次讲授,不如学生一次实践。”吴德勇表示实践课程会一直实施下去,除了开展室内的实践教学活动外,老师们还会在各学期组织带领同学们前往野外地形地貌具有特色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也欢迎同学们来积极提出建议和改进教学的方法,只有取得反馈后师生共同改进不足,才能取得进步,收获最好的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