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西南大学图书馆第38期读书会活动侧记
第38期西图读书会——“探寻”
10月30日晚,由西南大学图书馆主办、崇德书斋网络文化工作坊承办的第38期“探寻”读书会在中心图书馆九楼如期展开。跟随着三位嘉宾的讲解,读者们在不同风格中同样出色的讲述中探寻命运、心灵、文明的魅力。
《第一炉香》
——一炉沉香屑,一支苍凉事
by:周芊佚

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周芊佚同学首先为我们讲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香港的一出悲剧——这是著名华人女作家张爱玲的《第一炉香》。张爱玲在该书中用富丽堂皇、热闹喧嚣的文字世界勾勒出了一幅苍凉的图景,掀开百年前香港华美袍子下残酷腐朽的社会。
故事的主人公葛薇龙在姑妈的指引下一步一步堕落进欲望的深渊,可她却是以异常清醒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命运,虽曾逃离,却仍甘心陨落腐烂在纸醉金迷里。个人的命运折射出时代的悲剧,这不仅是她的悲哀,更是旧社会无数女性的悲哀。
这不禁让我们开始深思,在那样一个封建落后的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该如何探寻自己的命运?正如鲁迅对出走罗拉最后命运的猜测:回归,抑或是沉沦。而到了今天,我们信奉的男女平等是否已经实现?女性如何走向自由与独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心的成长,新的旅途
by:李昌骏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作者是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罗伯特·戴博德,他写下蛤蟆先生的故事来让大众了解心理咨询的相关信息,带领我们走入童话般美好的心灵世界。这正符合心理学部李昌骏同学分享此书的初心,他希望打破大家对心理咨询的刻板印象,走进心理咨询的世界。
通过李昌骏同学幽默风趣的介绍,读者们跟随蛤蟆先生勇于自省的步伐,聆听苍鹭先生智慧的教导,懂得了心理咨询是一个温暖的过程,是一个探寻自我、探寻内心的温暖旅途,而非大众对心理咨询就是白色房间、冰冷仪器的刻板印象。
分享结束后,李昌骏同学与现场观众积极互动,让大家对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台下有观众坦言她以往的认知被颠覆。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应该思考,自己能否像蛤蟆先生一样主动走入心理咨询室,从更客观的视角去,探寻自己的内心,摆脱过去、积极成长,找到人生的幸福旅途。
《千年一叹》
——叹千年,问候千年文明
by:刘铮
“从希腊到埃及,余秋雨带着敬畏而往,却携着失望与落寞而归。千年的文明在历史的冲刷与时间的洗涤下或衰败、或延续。余秋雨先生用厚重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文明的衰落史,饱含感伤与无奈,也知晓了华夏文明得以延续的原因。”
外国语学院的刘铮同学缓缓讲述,她似乎和余秋雨先生有着强烈的共鸣,深深了解一个文人对文明逝去的缅怀。在沉重且荡气回肠的“千年走一回”歌声下,我们听着原文里富含哲理的话语,仿佛走过余秋雨先生走过的四万公里,亲眼见证了数不清的文明,心底浮出苍凉与悲哀。
刘铮同学说,我们要站在时间与空间的维度来思考文明、思考人类,思考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这是阅读这本书最重要的意义。人,需要懂得用悲悯的情怀看待万物生灵,也不妨试着从探寻外国文明到探寻本国文明,最后再探寻自己存在的意义。
第38期西图读书会在读者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回到本次读书会的主题“探寻”——探寻是腐败社会下旧时女子对于自己命运的选择,是蛤蟆先生主动对自己心灵的沟通,是走过无数文明后对自己文明的思考。我们知道:探寻对于我们的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相信在这场读书会后,参加活动的读者们会积极探寻起来。探寻什么呢?问问自己的内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