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博士学长:“我差点放弃考研!”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升学

“95后”博士学长:“我差点放弃考研!”

2021-11-10 09:10

来源:呼伦贝尔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党委宣传部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生命中总有数不尽的意外与惊喜

高考结束后的一次意外

使他与呼院之约延期一年

怀着激动与一丝愤恨

他做出怎样的选择

取得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后

他又做出怎样的选择

如今的他

成为兰州大学博士生

他用行动做出选择

将挫折化为动力

他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今天,我们来一起听听

这位学长的考研故事

董校兵

2018届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2021年取得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目前在兰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曾担任第16届中美碳联盟(USCCC)会议共同组织者,曾获得首届“中国陆面蒸散发研究大会”优秀学生报告奖、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自治区三好学生,自治区优秀毕业生,呼伦贝尔学院三好学生、呼伦贝尔学院十佳大学生等20余项荣誉。

人生将会是一道彩虹,从来到世界的一刻起,便开始为它涂抹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

刚接到导员的邀请写求学经历时,有些慌张,因为我也还是一名正在学着做求学路上的苦修者,和你们一样,是一样平淡一样又想追求人生中的一丝波澜。

春宵苦短莫停留

2013年刚高考完的一次意外,留给我七处骨折与五十二万五千六百分钟的时间去想象大学的种种可能。休学一年后,次年九月饱含着激动与一丝愤恨终于踏上从山东开往内蒙古的列车,就这样走进了在脑海里想象了无数遍的呼院。

也许想把之前逝去的每一分钟都要补回来,亦或者是因为半年的社会底层工作给我留下了太多汗水,我格外珍惜大学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体会到更多形形色色的事情。十分庆幸这四年来在呼院所遇到的人们,真诚的老师和可爱的同学们,有了一段不可忘怀的四年。

印象里的呼院从来没有蝉鸣,但有一样的骄阳与落日。回想起来,从站军姿、踢正步和唱军歌开始的军训,到竞选学生会、迎新晚会、校园歌手大赛……丰富多彩的活动拉开了大学生活的序幕。

我总是很积极的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加入学生会这个组织,并在这里和同学老师一起共事,服务同学并锻炼了自己,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此,一步步从小学弟到学长,在学生会也从部长到团总支副书记,这个过程实则是蜕变,让自己变得更好。这个过程会让你心里装下更多事,想得更深,思考得更多,做得也越来越踏实。

前几天看新闻,呼伦贝尔已经迎来了2021年的第一场雪,不知现在是否已经铺上了一层银白。

还记得丰富的大学课程,有让人嚼着笔杆子挠头的高等数学、概率论;有能吃到各类水果的植物学实验;也有告诉我们“多脏,有细菌”的动物学老师……但每门课程都有它的意义,数学练就你的思维,或许还是将来考研路上的重要内容,专业课是你将来“吃饭”的家伙……

上课时我喜欢提前到教室坐在第一排,尤其是专业课。不仅是因为学习课程知识,更重要的是你很有可能在其中的某一门课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或许这就是你将来的工作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记得当时我们班级的学委,在学习植物学的课程中,他深陷植物分类系统的漩涡,到现在已经能够基本识别整个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大部分北方的植物种类。他在此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选择继续深造,现在每年夏季,总会有许多来北方做调查的高校高薪聘请他野外指导。而我也是在学习生态学这门课程的时候,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奥秘,了解到这原来是一门关乎生物的哲学!也由此踏上了生态学的考研路。

现在回想起来,四年原来很快,一年又一年的丁香花,在这里也不过闻了四次。这四年,学弟学妹们千万不要徘徊,做你想做的。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下去

“备考”是一个孤独的过程,可孤独又是人生的修行。孤独的选择学校、专业、学习方向。这时你应该高兴,因为这是你开始逐渐自己做主、自己拿主意的开始。

考研途中也许有放弃过,但更多的应该是重燃希望时的动力。坚持下去,一定一定会有所得!不要质疑所学专业的冷热,这个世上本无冷热,冷热只是一种从众心理,一种过于功利化的就业主义。

我曾质疑过所学知识的意义,学科冷门,毕业即失业的困惑,内心不够坚定。离考试还有三个月的时候萌生了放弃的想法。还记得当时父亲跟我说“回家走走?”,手握一张从呼伦贝尔回到山东的火车站票返回家中,不记得火车上是如何站着熬过42个小时的,只是到家昏睡了一整天。

第三天,父亲带我去自家的玉米地,“你看,咱家的苞米可比别人家好太多了,知道为啥不?因为咱知道在什么时候给它加什么肥,打啥药”,“别的咱不行,种地咱花了功夫,种到精,自然能卖好价钱”,父亲说“咱本来也只是一个小厨子,踏踏实实的每天切菜,到后来一步步成为掌勺、组长、主管和厨师长,事呢不是只看眼前利益的,做好当下的每件事,做学生该做的事,别放弃。就像现在的你,把书念下去,从我们这个小镇子走出去,如果怀疑现在的生活,那么读书应该是一条永远不会错的路。”

听了父亲的话,我重整行李,回归校园。庆幸,那年顺利考上了中国农业科学院。

为什么要读研?

又能得到什么 ?

可能不仅仅因为当时喜欢生态学,更多的应该是不满当时的状态,一心想见见更大的世界,其实是当你实力更上一个台阶,会发现周围的人与事物都会更加优秀,然后倒逼自己再进步。

换句话说,研究生得到的不只是最轻的一纸文凭,更重要的是你所提升的学识、逻辑、人际圈层次,并能让你学到一些必要的分析技能。因为“考研不是为了镀金,而是为了砺剑”。所以我比较鼓励学弟学妹们考研,可以到一个更加开阔的层面。当然读研不是唯一的路,但却是一条永远不会错的路。

你本来就一无所有 ,

没有理由不去顺心而为

从一个小镇子走出来,原本就一无所有,如果这次不选择北京,我怕将来更没有机会......

成就感。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就说过想成为爸妈的骄傲,想着大概到北京,到首都才能实现,哪怕是读书。这大概是我略显幼稚了。

价值观。在哪里都能成就你的价值观,又不仅仅是北京。在北京应该是一个你敢想就可能实现的地方,人生于世要好好活,好好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想必才更能成为父母的骄傲,也更能成就自己。

读研三载,不觉而至。毕业后得到很多选择,大企offer、电视台记者、北京的事业单位……最后我选择继续深造,可能是想把自己最近几年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热爱做下去,也可能想让将来的生活过的纯粹而深刻一些,想最后拥有一次学生生涯,拥有简单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由此转来兰州大学读博,在这个安静的地方,是一次重新的开始,也将会是一次饱含希望的旅途。

借用毕业论文中致谢词的一段话,“游学数十载,进不得衣锦还乡,光耀门楣,退未尝叨陪鲤对,反累双亲终日念,劳情伤神,使羞愧难当,唯动心忍性,奋发图强,不负期望。“如此激励从一个小镇子走向呼院,走进北京,又来到西北,含着一丝迷茫与无数坚韧,勇敢的一步步探索未来的道路。

 如果人生有颜色,我想大抵一开始是白色,青年的五彩斑斓,成年后夹杂琐事的一层灰,犹如乌云时而遮住了彩虹,时而又烟消云散,但将来一定是拨开云雾见月明的。

——致你我一样数千万在成长路上的逐梦者,一起同行!

每一个happy ending的故事

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

每一次跌倒后的奋力前行

都是为了更好的远方

请记住潜心学习的时光

在余下的悠然时光里

乘着岁月静好

让我们一起朝着内心热忱

一往无前

@呼院考研人,加油!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