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之什么是爱情?

爱是什么?

What is LOVE?
大学阶段,爱情的神秘与浪漫吸引着我们,我们渴望拥有心目中完美的爱情。然而,大学生的恋爱普遍存在着盲目性和不稳定性,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我们之间的爱情是真爱吗? 如何分清我对他/她的感情是爱,还是仅仅因为我需要他/她?我们并非生来就懂得如何去爱,恋爱是需要学习的。让我们从了解什么是爱情开始,学习爱情密码,懂得包容与体谅,等待爱情的花朵灿烂绽放。


01
爱情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不同的人对爱情有着不同的诠释。
爱情是现实生活中,双方基于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共同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真挚的相互倾慕并渴望拥有对方的强烈、持久的感情。爱情是美好、神圣而又神秘的情感,这使得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们心向往之。
心理学家弗洛姆将人们眼中的爱情区分为童稚之爱和成熟之爱,他认为只有成熟之爱才是真正的爱。成熟之爱指的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而童稚之爱指的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这两句话看起来好像是顺序的区别,其实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首先,成熟之爱即真正的爱,其本质是给予而非获取。“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意味着:我爱你,我愿意为你无条件地付出,用心滋养我们的爱情,我需要和你一起分享我生命中的美好时光,分享爱情的甜蜜。同时,我尊重你的自由意志,即使你拒绝了我,我也尊重你的选择。当你需要独处的时候,我也能照顾好自己,而不是强迫你抽时间关注我。当你需要我陪伴时,我愿意全心全意和你在一起。即使有时候我无法做到,我的爱与祝福也会和你在一起。
而童稚之爱的本质是索取——“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这意味着“因为我很孤单、寂寞、自卑等等,我需要你安慰我,给予我支持,让我的感觉好一些;或者因为我需要你的漂亮满足我的面子,需要你的高薪水满足我的需求,我需要你拥有一些好东西给我……所以我才爱你”。这种爱不是真正的爱情,只是假借爱的名义向别人提出要求,束缚了对方的自由。爱情就变成了一种交易,当自己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时,便会有抱怨、指责产生,认为对方辜负了自己,让恋爱变成沉重的负担,恋爱关系便可能终止。
其次,在成熟之爱中,“我爱你”意味着我爱你这个人,我爱你本来的样子,而不是理想中的你;我爱你所有的部分,既爱你的优点,也接纳你的不足;我爱你是希望你快乐,希望你能够自由地做你自己,我不会要求你或强迫你满足我的需求。
因此,当你正在追求某位喜欢的人时,或者你正在享受爱情的甜蜜时,请真诚地问自己两个问题:我为什么爱他/她?我是爱他/她这个人,还是仅仅希望他/她满足我内心的需要?真爱禁得起等待,唯有真诚付出,才能收获真爱。
爱情作为人与人之间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一,自主性。爱情是双方之间的事情,真正的爱情必须建立在双方彼此自愿的基础上,外界的干预而非双方自愿的情感不能称作真正的爱情。
第二,互爱性。爱情要建立在双方相互爱慕的基础上才能健康发展。只有一方的一厢情愿,如单相思、暗恋,或放下自尊乞求来的感情都不能称之为爱情。
第三,平等性。恋爱双方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就像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中这样写道,“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平等性体现在双方的情感付出相对平衡方面,恋爱双方享受情感的权利与履行情感的义务是对等的。如果恋爱中的一方总是付出过多,而另一方则安然享受,可能让付出多的一方感到“多情反被无情恼”,给双方的感情带来伤害。
第四,专一性和排他性。爱情是恋爱双方相互爱慕的关系,必须是专一、排他的。双方一旦确立了恋爱关系,都希望自己是对方的唯一的恋人,容不得对方与其他人有任何暧昧关系。但是,恋爱中也要避免对恋人的过分要求和限制,限制恋人的正常人际交往,甚至监视恋人的行踪等。这些行为看起来好像是对爱情的保护,其实质是对恋人的不信任,也反应了自己内心的安全感不足。
第五,持久性。“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在大学生中比较流行 。其实,这是对爱情的误解。真正的爱情不仅有强烈深厚的情感基础,而且有相伴永久、共度一生的愿望与追求。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真正的爱,非环境所能改变;真正的爱,非时间所能磨灭。”当然,这需要恋爱双方相互支持,彼此滋养,不断丰富、深化双方的情感,让爱情随着岁月的流淌而不断升华。

是爱情还是友情
02
许多沉醉于恋爱中的大学生可能存在着这样的困惑,“我们之间的感情究竟是友情还是爱情?友情能发展成爱情吗?”
爱情和友情都是世界上最纯真而美好的感情,我们渴望真挚的爱情,同时也向往纯真的友情。爱情的建立往往需要友情的铺垫,但友情的发展结果并不一定是爱情。
心理学家戴维斯认为,爱情和友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爱情以友情为基础,但是爱情还包括诸如排他性、性冲动以及保护等关于热情(激情)和关怀(责任)的元素。也就是说,友情可以是多方面的,人们可以因不同的兴趣或在不同的情境中建立友情,如,因喜欢绘画而拥有画友,因热爱旅游而拥有出行的朋友,喜欢读书写作而有笔友等。友情不具有排他性,而爱情则是一对一的关系,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爱情包含着激情的成分,不仅拥有心灵的相互滋养,也享有身体融合为一体的愉悦。

戴维对爱情的理解

成长链接——爱情和喜欢有什么不同?
如果把爱情的历程描述为:“喜欢、爱慕、相爱”三部曲的话,喜欢是爱情的前奏,但是喜欢并不一定发展为爱情。有这样一段话,或许能表达爱情与喜欢的关系:
当你站在爱的人面前,心跳会加速;但在喜欢的人面前,只会感到开心;
当你与爱的人四目交汇会害羞;但与喜欢的人四目交汇,你只会微笑;
喜欢一个人,有时盼着和他在一起;爱一个人,有时怕和他在一起;
喜欢一个人,希望他可以随时找到自己;爱一个人,希望可以随时找到他;
喜欢就是喜欢,很简单;爱就是爱,很复杂;
喜欢你,却不一定爱你;爱你就一定很喜欢你;
喜欢很容易转变为爱,但爱过之后却很难再说喜欢。
喜欢是轻松而淡淡的心态,
爱一旦说出了口,就变成了一种誓言,一种承诺。
选自 俞国良教授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8年版)

编辑 | 黄可
责编 | 杨茂鑫
审核 | 罗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