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跬说诗词】第四期:我的时光,您的白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学

【小跬说诗词】第四期:我的时光,您的白发

2021-11-12 10:34

来源:长春工程学院校网通站 张晗 周海慧 段铸博 霍敏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大家好,我是长春工程学院的小跬!今天的主题词是“母爱”,快来听一听吧!

毕淑敏曾在《孝心无价》一文中提到:“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是的,小时候,我们在母亲的背上无忧无虑的成长,是母亲编织了我们的梦,伴我走过人生那坎坷的路程。长大后,我们只顾着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却忘记了背后一直惦记着我们的那个她。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我为大家朗读《游子吟》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图片来源:屈会强)

《慈乌夜啼》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慈乌,较小的一种乌鸦,有母慈子孝的美德,故称慈乌。该词以鸟喻人借慈乌 鸟表达自己的愧恨和哀伤。诗中用大量笔墨刻画慈乌鸟 “失其母,夜半啼”的情状,意在倾吐“母慈重”,而自己“未尽反哺心”的无尽愧恨和哀伤。又运用典故借吴起、岑参事,从反、正两个方面点明诗歌的情感。也同时具有白居易诗的特点,无论老人妇孺,听者都懂其意,让人清晰感受到母爱。

今天我为大家朗读《慈乌夜啼》

慈乌夜啼

唐  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图片来源:屈会强)

母爱是柴米油盐间的谈碎细腻,是对你无数次辗转低回的牵挂。你曾厌恶她的柴米油盐市侩圆滑,却忘记她也曾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时间在分分秒秒地流逝着,我们在一天天地长大,曾风华绝代、美艳无双母亲们却在一天天地衰老,请记得将这一生的浪漫和宠爱给您的母亲留一份。

今天小跬要分享的内容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