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雷锋精神的种子在石油石化行业生根发芽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秉承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创建了“学雷锋示范班”。“学雷锋示范班”坚持“课程化培养+育苗基地共建”的办班模式,践行“三全”育人理念。
一、“学雷锋示范班”发展沿革
“学雷锋示范班”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探索阶段(1996年-2007年):“学雷锋示范班”的前身是学校“拔尖人才综合素质提高班”,成立宗旨是为了贯彻学校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抓重点、有特色”的工作方针,于1996年10月从1993级学生当中选拔一批成绩优、能力强、思想正、素质全的学生组成第一期“拔尖人才综合素质提高班”。
雏形阶段(2007年-2016年):学校自第11期起将“提高班”更名为“学雷锋示范班”,将学校“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人才培养主线推向深入,发挥雷锋精神在我校人才培养、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正确引导和促进作用。
成长阶段(2016年至今):学校从第18期起,采取定额、跟踪培养的方式。每期定额培养50名学员,建立学员个人成长档案,加强选拔培育同时,深入追踪,关注学员毕业后的发展。
二、“学雷锋示范班”运行机制
1.学员选拔:“学雷锋示范班”每年9月份开展学员选拔,采取定额培养方式,由学院择优推荐、学生工作部组织理论考试、心理测试、面试,层层筛选,公示录取后,进入周期一年的综合培养阶段。“学雷锋示范班”还先后聘请当代雷锋郭明义、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以及解放军雷锋班多任班长担任荣誉班主任和荣誉班长。
2.制度建设:学校先后制定《关于开设拔尖人才综合素质提高班的实施意见》、《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雷锋示范班”实施意见》、《关于“学雷锋示范班”的教学安排意见》等文件,对“学雷锋示范班”的日常管理、考核以及教学安排都作了明确的部署。
3.培养模式:“学雷锋示范班”的培养模式固化为课程教学计划,课程分为理论课、实践课两个环节。理论课学习环节集中在每年9—11月份,采取集中授课方式,以理论学习为主,部分课时安排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每期“学雷锋示范班”都会邀请学雷锋研究中心负责人、百姓雷锋等做专题报告;实践课环节安排在每年的3—6月,通过组织专项实践活动,建立育苗基地,打造志愿服务、实践锻炼平台,发挥学员在学校、社会的榜样辐射作用,学雷锋示范班相继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雷锋中学、雷锋社区等建立育苗基地,定期走进警营、学校、社区、养老院等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
三、“学雷锋示范班”育人成效
“学雷锋示范班”已经历时25个年头,累计培养学员1521名,雷锋精神的种子在石油石化行业生根发芽。
1.育人成果突出。“学雷锋示范班”荣获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辽宁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一等奖,辽宁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工作案例一等奖,被辽宁省授予省“雷锋号”荣誉称号。学员校级评优率达100%,先后涌现出全国“三好学生”、辽宁省“三好学生”、辽宁省“优秀学生干部”、辽宁省“优秀大学生党员”、辽宁省“优秀特困大学生”等一大批先进个人。
2.社会广泛赞誉。“学雷锋示范班”先后被《抚顺日报》《中国石化报》《辽宁日报》《光明日报》予以报道,接受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抚顺电视台、法国Arte Tv电视台现场采访。学员挂职单位望花公安分局,服务的街道社区等对“学雷锋示范班”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
3.企业普遍认同。“学雷锋示范班”学员毕业实现百分百高质量就业,多数已成为石油石化行业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在第十八期示范班50名学员中,有31人考取硕士研究生,12人入职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化集团等国有大型石化企业。第13期示范班学员刘元鑫,入职华润燃气集团,成为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他们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成为传承雷锋精神的种子。2008年7月23日,《光明日报》就《企业争抢“雷锋传人”》为题对“学雷锋示范班”的办班特色以及学员的高就业率进行了报道。
“学雷锋示范班”作为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有效载体,多年的建设实践证明,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乐于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