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里,藏着中国人的哪些处世密码?
《资治通鉴》里,藏着中国人的哪些处世密码?
近代著名学者 梁启超 称赞它“亦天地之一大文也”;
谋略过人的 康熙大帝 ,也将这部书视作自己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一生中反复阅读揣摩。

这部让圣人先贤纷纷夸赞、反复翻阅的书,正是与《史记》并称为“史学双壁”的《资治通鉴》。
这部史书奇在哪,和众多史书有何不同?一个小例子就能看出来:
在广为人知的“田忌赛马”典故中,田忌采用孙膑的妙计,“下等马对付其上等马,上等马对付其中等马,中等马对付其下等马”,三局两胜,大快人心。
《史记》中这样皆大欢喜地写道:
(田忌)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田忌赢了齐王的千金赌注,连带着出主意的孙膑也受到赏识,被齐王封军师。
一个大团圆结局。 然而,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却幽幽地道出了后话:
成侯邹忌恶田忌,使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为将三战三胜,欲行大事,可乎?”卜者出,因使人执之。田忌不能自明,率其徒攻临淄,求成侯。不克,出奔楚。齐国的相国邹忌想要整垮田忌,找人陷害他,说他有谋反之心。齐威王很生气,让田忌自证清白。田忌百口莫辩,竟举兵攻入都城,要捉邹忌。结果打不过,就逃到了楚国。
齐王真的相信田忌要谋反吗?谋略过人的一方霸主,何以如此轻信? 真相也许是:从赛马时田忌用计赢了自己起,齐王便开始忌惮田忌的才能与野心。何况田忌屡立战功、手握重兵,又有孙膑这样的亲信,愈发成了主公的心腹大患。 邹忌的诬陷,说不定正中齐王下怀,名正言顺地除掉田忌。 若没有《资治通鉴》中的这段后话,读者心目中的田忌,可能还是教科书上那位知人善用、春风得意的齐国大将。
这就是《资治通鉴》为管理者钟爱的原因,它过滤了历史中虚浮的部分,只沉淀真正的“干货”,那就是:
“做人”的智慧——洞悉人性人心,升维打击 “做事”的艺术——打通权谋之道,趋利避害
无论是了解历史,还是以先人的智慧来使自己明智、避免祸患,《资治通鉴》都值得一读。
【责任编辑: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