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原来社死了”!
#01 什么是社死
社会性死亡,网络流行词,其含义多为在公众面前出丑,其程度足以达到“没脸见人,羞愧难当,足以社死”。
在网络时代,社会性死亡,成为一种新的威胁攻击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网络社会暴力,给当事人造成身心伤害。
● 可能是一种当众羞辱,造成难堪羞愧自责;
● 可能是一种不明所以,造成随意攻击性杀伤;
● 可能是一种权益侵犯,造成事件社会扩大效应。
个人经历
说到社死,小编真的不困了,可以说是身经百战。比如说体育课斗志勃勃地要起跑了,鞋松了掉了;比如说作为班干部为班级某事物揪心,过于焦虑在全班面前哽咽了;比如作为班干部想要大家某节课顺利集合而跑来跑去联系老师,最后自己走错晚到集合地点,在点名的时候脸红地归队······当然不敢说我经历的这些事情是很严重的社死,只是想表达基本上每个人都有相关的经历,百密也会有一疏。
小尴尬,有时候,我们也会用“社会性死亡”来描述进行自我调侃,其实可能只是我们当中出丑了而已,有些玻璃心,大家并不会真正取笑或讥笑你。但我们要防止的是真正的有暴力倾向的“社会性死亡”。
#03 深度剖析
“社会性死亡”事件背后的推手就是赤裸裸的网络暴力。网络暴力之所以属于暴力,是因为它是一把双刃剑,对人的伤害是无差别的。最初的受害者首当其冲,曾经的施暴者也同样难以幸免,他们身边的亲友也会被“连坐”“示众”。舆论批评的泛化,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放大舆论的负面效应,进而撕裂社会。
“社会性死亡”不能成为伤人的利器。尤其是对那种造谣生事、动辄要人“社会性死亡”的恶意攻击,对那些随意侵犯他人名誉及权益的情况,我们必须警惕,坚决遏制。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它是每个人需要道德自律且受到法律他律的场所,是每个人要对个人言行负责的地方。要知道,民法典、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将越来越完善。未来,动辄让人“社会性死亡”,都将面临法律的制裁。与此相应的,我们更应该为那些为网络的天朗气清、为真相和正义作贡献的行为点赞、喝彩。——《工人日报》
#04 如何面对克服
小尴尬,大家要学会幽默处之,坦然应之,既不过分羞愧,也不随意指责,相互体谅相互理解。人与人的社交往往像一面镜子,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主动“社死”别人,并积极与暴力的“社死”做斗争,争取建立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人际氛围。不让“社死”成为伤害我们的工具。
在社交界如同在戏剧里一样,具有一个角色非常重要;公众需要知道他是应该发笑还是应该赞叹。
——(法国作家)莫洛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