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僧书缘——西南大学图书馆藏专题珍本文献展 第1期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雨僧书缘——西南大学图书馆藏专题珍本文献展 第1期

2021-11-23 10:36

来源:西南大学图书馆 西南大学图书馆 崇德书斋网络文化工作坊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雨僧书缘

       

吴宓(1894—1978),原名玉衡、陀曼,字雨僧(又作雨生),陕西省泾阳县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和教育家。先生学贯中西,文博古今,被誉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是现代学术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学衡派”的灵魂人物。

   

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进修班师生合影,前排右二为吴宓。1959年6月5日摄于西南师范学院大门口。


1949年4月29日,吴宓从武汉飞抵重庆。他本打算去成都的东方文教学院,但因当时交通阻滞,不得不滞留重庆。到重庆后,吴宓先后在北碚私立相辉文法学院、私立勉仁文学院、重庆大学、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和西南师范学院授课。1952年,西南师范学院由重庆磁器口迁至北碚,吴宓随校迁居北碚,直到1977年1月被家人接回陕西泾阳老家。

 

吴宓在西南师范学院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27年,先后担任外语系、历史系和中文系教授。他在此期间做的重要决定之一,就是在1955年底将所有个人藏书捐赠了给西南师范学院图书馆(现西南大学图书馆前身之一)。

 

1956年6月,西南师范学院在院刊头版对吴宓教授赠书一事做了专题报道。报道的题目为《吴宓教授赠送我院图书七百余册》,指出这批赠书是吴宓教授苦心搜集多年所得,极为珍贵。


   

《吴宓教授赠送我院图书七百余册》报道全文


自1956年迄今,60多年过去了,历经了各种动荡及图书馆的多次搬迁,吴宓赠书现已部分散落遗失。为更好地保护、利用这批赠书资源,宣传先生严谨治学、关爱后学的精神,图书馆特在中心图书馆10楼设立了吴宓赠书专题阅览区。

 

近期,我馆与清华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共同商议,三馆将联合展出各馆与吴宓相关的文献特藏资源。线上活动方面,西南大学图书馆甄选了吴宓赠书中一些保存较好、传世价值较高的善本,将以图文的形式进行展出。


 在第1期推文中,我们将推送5本藏书。通过存留在这些书页上的信息,可以管窥吴宓先生对图书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为图书馆荐书

       

《蒋生戏剧全集》,今译《本琼森戏剧集》。该书原有上、下两册,捐赠时缺上册。吴宓题“望学校能购补”,并题:“日本丸善书店买最便”。


         

西南大学图书馆藏《本琼森戏剧集》下册。本·琼森(Ben Jonson,1572—1637),英格兰古典主义剧作家、诗人和演员,作品以讽刺剧见长。


捐书后作为读者借阅

       

吴宓捐书之后,于1962年12月17日作为读者又从图书馆借阅。


         

西南大学图书馆馆藏《英国大家散文选集》,翻印本,吴宓题跋。该书被选为西南联大学生课本,吴宓也多次以此授课。吴宓曾藏有此书美国原版一部,后在交由汉口龙门书局翻印时拆毁。



两次借阅之书

       

吴宓捐赠该书后,又于1959年10月5日、1962年10月19日在图书馆借过此书,他的亲炙弟子孙法理、江家俊亦曾借阅。


       

西南大学图书馆藏《弥尔顿诗集》。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这本诗集收录了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以及其他各类诗。



为图书馆撰写提要

       

为方便读者利用图书,吴宓不仅给自己捐赠的许多藏书撰写了题跋,而且帮助图书馆撰写过其他藏书的提要。如《和阗塞种文初阶》一书,吴宓在1957年5月题:“乃挪威学者Sten Konow先生(汉名未详)之遗著。先生殁于1948年6月29日,世共尊为和阗文之权威学者二十余年。”


         

西南大学图书馆馆藏《和阗塞种文初阶》,1949年奥斯陆初版。


希望读者爱惜图书

     

吴宓于1959年7月捐赠的《白屋先生诗稿》一书曾被读者作为小学生抄写的本子使用,吴宓见到后以红笔留言,“希望读书人爱护此书”


       

《吴白屋先生遗书》同为1959年7月捐赠,吴宓在此书扉页特留批语“望读者护惜此书”


         

《吴白屋先生遗书》,西南大学图书馆藏。作者吴芳吉,民国23年长沙段文益堂刻本,6册。吴芳吉(1896—1932),江津人,自号白屋吴生,世称白屋诗人。该书由吴芳吉弟子周光午编并跋,吴宓订正,柳诒徵题签。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