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小镇背后的故事……

让告别不留遗憾
虽已毕业多年,但青春的大学时光仍是他们心底最美好的回忆,回忆起当时的老师、同学、校园,总是有许多怀念,而未能好好地同母校师生和自己的青春告别,始终是心底的一个遗憾。于是,当他们接到毕业小镇的设计任务时,这场策划在他们心中有了特殊的意义。“这也是我们送给毕业生的一份礼物,让他们在母校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好好地跟大学四年的青春道个别。”
接手任务后,两位老师立即发布招募信息,最终由近20名同学报名组成了两支团队,环艺专业的大二团队负责立体设计部分,视传专业的大三团队负责平面设计部分。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为了更好地走近学生,团队以“从学生角度出发”“互动性”为主题,开始了这项毕业小镇的设计工程。

千封书信寄祝福
“为了让更多同学参与进我们的活动,我在自己运营的小程序上发布了‘学长学姐我想对你说’活动,现在已经有85万的浏览量了!”谈起小镇的预热活动,团队成员张淑康满是骄傲,“很多同学都来投稿,毕业季不只给毕业的学长学姐,这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回忆。”
“活动的灵感来自于我们学生时代的小纸条,当时到处飞的小纸条,很多年后翻出来,满满都是回忆,毕业了,我们也要把祝福留存在小纸条上。”最终,“学长学姐我想对你说”活动收到来自各个高校学生的近五千份投稿,他们从中精心筛选出了一千份祝福,在毕业小镇上将书信送到毕业的学长学姐们手中。

共同的山理工回忆
校园四季插画、12个代表不同建筑的印章、院徽与校徽拼接成的SDUT旗墙,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体现在精美的外表,更在于其中包含的校园记忆。
“在山理工,遇见四季,遇见你”,这是大三的设计成员们最终定下来的四季插画主题。“我们以四季为主题,提取了校园里有代表性、回忆性的元素,将它们融入到插画中,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设计出了现在的样子。”大三团队负责人马云龙讲道。
“在四季里,我们与山理工相识、相知、相依:骑着单车、驶过逸夫图书馆微风荡漾的春;盛夏顶着烈日穿过鸿远楼、路过稷下湖;饱览秋日一片橘红覆盖的校园,体会冬日皎皎白雪映衬的烂漫……插画中藏着一个个故事,那是我们走过的山理工的春夏秋冬。”
12枚印章,是由11个印着不同山理工建筑图案的印章,与一枚独特的空白印章构成。以毕业小镇为起点,贯穿着同学们四年生活的回忆点:第三餐厅、鸿远楼、大红炉、图书馆、稷下湖……毕业跑的路线也是围绕这些建筑展开。在毕业跑当天,每到达一个地点,志愿者为毕业生们提供一枚专属印章,由毕业生自己亲手盖上。最后一枚的空章,康毅老师讲道:“这是留给未来的‘章’,由大家自己去创造。”

旗墙是以印有学校校徽的白色旗子做底,印有各学院院徽的彩色旗帜拼接成SDUT的形状,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这面旗墙在毕业小镇活动当天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拍照打卡点。

每一个成员都是为了小镇
精致巧妙的设计背后,其实蕴含了团队成员的诸多不易。“大家现在眼睛能看到的设计,其实连我们所做过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但看到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的反馈,又觉得我们做的一切都十分值得”,两位老师这样说道。
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两位老师把自己的许多个人收入投入到毕业小镇的建设上。当提起这些,他们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值得宣扬的事:“这算什么,我们的每一位成员都在奉献自己的力量。”

披星戴月皆是你
在毕业小镇开幕的前一天,天已暗,团队成员还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
朦胧的月光下,队员们打着灯对旗墙进行最后的拼接。大家拉着一根钢丝,将600面旗帜一个个地串好挂起。“队长,钳子又用坏了一个!”“马上来,这是今天晚上第四个了吧。”夜色越来越深,大家却有说有笑,情绪因期待越来越激昂。最高的旗子有两米多高,团队成员耿乐个子最高,他踩着凳子将旗子一一挂上,完成后看看时间,恰好是凌晨一点,小镇的最后一项准备工作终于也圆满完成!
固定好手机,大家一起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

青春的日子我们不说再见
你会记得2021年的6月21日吗?再具体些,嗨到炸的彩色毕业跑、最温馨的草地音乐节、最具学科特色的毕业作品展、最具回忆杀的拍照打卡区、最想念的山理工味道,还有那天,你我脸上的快乐与留恋。而为我们设计这一切的他们,望着人来人往,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