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先锋丨最美教师 柴奇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频道

榜样先锋丨最美教师 柴奇

2021-09-22 16:09

来源: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邢福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柴奇,女,中共党员,1983年生,2006年来校参加工作,在外国语学院从事商务英语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柴奇同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工作十五年以来,一直在教育一线默默耕耘,年均授课6门以上。她爱国敬业,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刻苦钻研,不断提升教学技能,获得了省教育系统教育标兵称号;她立德树人,怀着一颗真诚之心,关爱学生,是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立德树人,爱生如子

自走上三尺讲台以来,柴奇同志一直以立德树人为准则,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踏实热忱的作风耕耘在教学第一线。

     她坚信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要当好一名老师, 首先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学生。她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与需求。学生病了,她送去温暖与关怀;学生感到迷茫,她耐心开导。2015年担任班主任期间,班里有位男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产生了厌学情绪,经常以肚子痛、头痛为借口请假。发现以后,她一次又一次地找该生谈心,写信交流,终于让他端正了态度,步上学习正轨,在毕业时还考取了国内知名大学的研究生。在毕业离校前夕,这位学生在信中发自肺腑地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尤其感念那一段偏离正轨的岁月中柴奇姐的陪伴和鼓励”。正是因为能与学生真诚相处,用爱沟通,在学生的心目中,柴奇同志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师长,是一位亲密知心的姐姐。



爱岗敬业,志坚如铁

在学生面前,教师就是一面镜子、一部书籍。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柴奇同志以不怕苦累的实际行动感召学生,以兢兢业业的教师形象影响学生。自担当商务英语教学工作以来,年均授课都在6门以上。尽管课程多、工作量大,她却从不娇气脆弱。

     在2017年怀孕期间她妊娠反应强烈无法正常进食,身体很虚弱。那年第一场大雪那天,因为打不到出租车,她徒步50分钟去学校上课。途中因为步频较快、道路湿滑,不慎滑倒,随后感到腹部疼痛。被家人送往医院后,医生告知她因为胎位很低再加上摔跤极易有流产危险。可她对医生说:“如果没有大碍,我不要休息,因为请假会影响我五个班学生的课程。”后来医生在她的坚持下嘱咐了注意事项并开了一些药,还真诚地送上了祝福,就这样她拖着笨拙的身体在工作岗位上一直坚守到临产前三天。一次课间休息时,学生贾林来到她身边微笑着说:“柴老师,您昔日的S形身材现在真是浑圆可爱,怎么还不考虑休假待产啊,同学们都为您担心呢!”可爱的孩子们,这是对柴老师的疼爱啊!但是学期的课程没有结束,她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耽误教学进度,没有辜负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



正是有了这些默默付出,柴奇老师所带班级班风纯正,学习成绩斐然,学生在全国研究生考试、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中成绩突出。在学生评教工作中,柴老师每年均名列前茅。

刻苦钻研,创新教学

在平凡的岗位上她积极进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将科研成果融入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实现教研相长。在CSSCI、北大核心、高校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十多篇,主持参与多项省级科研课题。

     在教学工作方面,她不断钻研教学方法,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大胆开展教学创新与实践,把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勤奋的她赢得了一系列奖励与荣誉。2020年及2017年两次被评为河南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18年获得河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称号;2016年获河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2015年获得河南农业大学文明家庭称号;2013年获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并被授予教学标兵称号。

学生们对她的教学业务能力进行了高度评价。一封来自学生的邮件中,有如下的文字:“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马上就要毕业了,柴老师,我们舍不得您。忘不了您在课堂上的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忘不了您用幽默轻松的方式解释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忘不了您关切的目光和温暖的鼓励,那给了我们奋斗向上的信心和勇气!亲爱的不老女神,以后的日子里请您好好爱护自己,记得随身携带润喉片…”在那一刻,她觉得这一届一届的学生是自己最大的骄傲!

团结同志,宽厚待人

工作上,她团结同志,善于合作,在群众中有良好的公认度。同事们需要帮助,她都积极主动地伸出援手。生活中,她用一颗宽容善良的心,力所能及地给他人带去温暖和关爱。她多次给福利院的孩子们送去衣服和食物,也经常替小区的空巢老人去超市采购生活必需品等。


为一名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平凡教师,柴奇老师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却让她难以忘怀。回首过去,有付出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面对所取得的成绩,她没有陶醉。领导的鼓励、同事的支持、学生的信任和家人的理解更成为她继续前行、挑起重任的动力。作为河南农业大学的一名教师,她决心用自己的爱心和知识去点燃红烛事业,让爱与责任伴她同行。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