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 如果,人生也能有选择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知识

《许三观卖血记》| 如果,人生也能有选择

2021-11-23 20:56

来源: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徐瑜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只在一瞬之间。”不知你可曾在繁华热闹的街市,突然见到有一个人泪流满面地走过来,这种扑面而来的悲伤和你自己躲进卫生间的痛哭是不同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痛,能让成年人放下体面。或许你我都有过深深的无力感挫败感涌上心头,只想和这个世界暂时划清界限,逃离窒息的压力,哪怕一秒钟。


余华以此为创作契机,用八个月的时间创作《许三观卖血记》。许三观一生中卖了12次血,他以出卖生命为代价,解决了求婚、结婚和养子的难题。为在大饥荒时让全家吃上饱饭,为病重的一乐付医药费,为与他偷情的女工买补品做报答,为招待二儿子下乡的生产队队长……卖血换钱,用命换未来是这个一无所值的送茧工人,面对难题对抗命运的唯一办法,许三观如同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保持现状就已竭尽全力,一旦家人大病一场或者意外发生,我们毫无招架之力,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放下尊严四处奔忙来疲于应付,而我们这些凡人也仅仅刚好支撑自己不倒下,留口气继续活着。


由此,不得不想穷人为什么不做些额外的事来积攒价值给自己更多支撑去应对生活难题呢?余华在《许三观卖血记》中做了回答:“因为凡人之所以是凡人,就在于他们赖以求得最起码的生存权、温饱权乃至发展权的全部有效资本仅仅是他们生命本身。”这就联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经典名言:“每逢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就要记得,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拥有你的优越条件。”不要带着居高临下的怜悯和贬低他人的优越感,去评判任何人,哪怕你我处在同一环境中,你我所拥有的条件也有千差万别,每个生命的价值意义都没有标尺估量。

这本书最值得借鉴的就是“卖血”这个意象,假如你把它换成搬砖工人,卖菜小贩,出租车司机,对读者产生的直观感受和冲击力大大减弱,而一袋袋被抽走的血就巧妙地把男人为家庭做的牺牲给具体量化了,阅读时想象血一点点从许三观身体里抽走,就像他的生命本身在加速消耗一样,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我们由此产生对许三观的怜悯,也是对每一个挣扎在生活泥淖的平凡人的怜悯。



“如果有选择,谁想拿命换钱?”

我们每个人在积极向前时,不如回头看一看,那些被我们所抛下的人,更尊重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如果有选择,用温暖与柔和安抚伤口,尊重欣赏生命。


(文中图片皆来自小红书)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