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则“扎心新闻”刷屏了朋友圈:重庆一高校图书馆内保洁阿姨扫出了满簸箕的头发。看着平日悉心呵护的秀发挤在垃圾桶里“抱团取暖”,考研人们纷纷转发,或悲伤或自嘲的评论,成为了这条新闻的最佳注脚。

考研有多苦?
是“今朝日阳里,梳落数茎丝”的“秃然”体验?还是“书魔昏两眼,酒病沉四肢”的“晕书”历程?
对于这个问题,大抵经历过考研的人,心里都有一个闻者惊心、见者流泪的答案。佛家告诉我们,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而天龙八部又告诉我们,求与求不得,乃是苦中之苦。考研,恰恰就是一个“求”的过程。今天,我们就来细数“考研之苦”,虽不能将其苦减轻十之万一,但吐槽即是发泄,共鸣更是力量,苦有人解,便是一种疗愈。
考研第一苦,谓之流离
夏日炎炎冬雪雨,风刀霜剑严相逼。对于身心敏感的考研人来说,找到一个好位置对于复习至关重要。一要离门远,不受进出打扰、寒风穿堂之苦;二要离窗近,进可远眺窗外调解心绪,退可驻守一方把控冷暖;三要离热水近,烧水耗时、打水看运,离水近可以随时观察,不必在空跑中耗费时间;四要离厕所远,静心看书,不受异味侵扰……除此之外,还有楼层不能太高,以免上上下下耗费清醒脑力值;教室排课不能太多,以免搬进搬出破坏保持心情恒定。
然而,当你好不容易在8教、10教、26教、中心图书馆等等等等……找到了一个符合心意的固定位置,考场布置、周五闭馆却如期而至。这意味着已然安定的座位次序重新洗牌,意味着已然归置的复习材料全数搬出,意味着早起6点的“上世纪90年代买火车票式”排队,还意味着排队后的“占领高地”冲锋式占座。找到一处安放学习之心的“安乐窝”,大概总是不易。
考研第二苦,谓之自律
如果说懒惰是人的天性,那考研就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终极挑战。在考研人的日常里,别人在过元旦,考研人在复习;别人在过“五一”,考研人在复习;别人在过“双十一”,考研人还在复习……吃饭是要掐点的,以避免食堂拥堵浪费时间;洗澡是要规划的,以避免寝室“撞车”影响效率。喝过的咖啡牌子足以成为速溶咖啡品鉴师,只为了求一个提神醒脑全力以赴;半天时间的赖床懈怠就足以内疚到心态崩溃,只为了求一个计划顺利节奏安稳。外出约饭要反复衡量,出游邀约更要列出一个优劣对比,考研人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节律以“维稳”为第一要素,但长期坚持的自律,多多少少有些泯灭人性、忽略人欲。
考研第三苦,谓之挫败
考研之前,考研人都是成熟理智的大好青年,考研之后,却都难免会在某一时刻变成自我怀疑的敏感“菜鸡”。一条反复背记却总是遗忘的知识点,一道怎么也找不到突破口的论述题,一篇多错了两个空格的完形填空,一次比别人早走20分钟的夜间自习……这些在平常同学看来没什么了不得的细节,总会让考研人心态反复崩塌,从最简单的客观事实一路发散延伸到“我是不是个废柴”的宇宙终极问题。自己也知道小题大做,但自我怀疑总是伴随着无数细节如影随形、如期而至。
考研第四苦,谓之焦虑
挫败与焦虑总是好朋友,手牵手一起袭击考研人本就动荡不断的心房,但焦虑往往不止于对自我的怀疑。它可能源自于交流时研友的进度突飞猛进、自己的学习计划却裹足不前;也可能源于说好了一起考研的朋友突然找到工作顺利上岸;可能源于“金九银十”招聘季招生就业处展板展架熙熙攘攘,自己却枯坐自习室坚守阵地;也可能源于浏览考研论坛发现经典经验帖自己竟然没有纳入计划进行补全。担心失去选择的可能性,担心做得不够好,担心准备得不够充分,担心笔记不够全面……考研人有一万种想法,每一种都足以让自己辗转难眠。
考研第五苦,谓之徒劳
求的过程已经够苦,求之却不得,大概就是黄连心、苦瓜瓤的终极苦楚所在。它是考研人午夜梦回的噩梦之源,是每个复习间隙不敢细想的可怕所在。一年的辛苦付诸流水,幸运的天平始终未能向自己倾斜,光是想想,都令人辛酸难过、心绪难平。
然而,这一段旅程,就真的苦到极致吗?
对于考研人来说,大概每一份苦,都有一点甜与之相对。流离于各自习室虽苦,可总会遇到不期而至的温暖,或许是中心图书馆邻座布置的温馨花束和可爱手办,或许是一张“座位已占,但下午2点到6点有课,请随意使用”的反向占座纸条;枯燥乏味的自律生活虽苦,但也许能让你感受到高中之后再没体会过的“沉浸式学习”的快乐,这快乐或许源于划掉计划本上“今日学习任务”的效能爆棚时刻,或许源于深夜经过崇德湖时“两耳未闻窗外事,抬头已是星满天”的静谧充实;不断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虽苦,但某一天正确率极高的答卷、某一次对知识体系的完整复诵总能让你感受到自我认同的无比快乐;反复的迷茫焦虑虽苦,但在每一次对论述的冥思苦想中、每一次对阅读的静心思索中,你总会发现焦虑不知何时已经静静离开,一叠叠笔记和习题却给了你逐渐笃定的勇气。



哪怕是假想最极致的徒劳之苦,也夺不走这段考研时光带给人的一丝甘甜。这甘甜可能来自一年静心学习培养的耐性和毅力,那些午夜走出图书馆呼吸到夜间凉凉空气的时刻,多年后想起依然有令人心安的鼓舞力量;这甘甜也可能来自于斯德哥尔摩的高强度学习后深植的对于专业的理解和热爱,即使以后不再从事这个行业,它涉及的一切名词动词形容词,依旧是你无比熟悉、饶有兴趣的所在。这甘甜也可能仅仅来自于这段时光、这段旅程,来自于那些自我砥砺、自我提升,不断探索自身潜力、发觉自身可能性的时刻。成功是很好的答案,但不是唯一的答案,其他答案或许不够圆满,但已经足以不悔。
苦中一点甜,恰是每个考研人都尝过的人间至味。而让人甜苦交加却甘之如饴的始作俑者,大概便是深埋在每个考研人心中闪着光的理想。这理想可以具化为一个学校的名字,一篇导师的文章,也可以概化成一种自我身份的确认,一种向往生活的追求。苦,源自漫漫求索,从来琉璃易碎、珍宝难得。甜,是因为每一天、每一步,考研人都在依靠自己的能力,向理想靠近。

“理想今年你几岁,你总是在诱惑着年轻的朋友。”
可是被理想诱惑又有什么错呢?
距离考研还有38天,祝每位同学得偿所愿,如果不能得偿所愿,也希望大家不后悔、不回望,走过一段对自己来说很好的旅程。
愿你们盖上笔盖那一刻,犹如剑士收剑入鞘,事了拂衣去、落子无悔。而下一次,依然能够选择做一个又苦又甜的追梦人。
在这段历程中,你有什么“甜苦交加”的经历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对于考研的期待、祝福、感动、迷茫……希望这样的分享,能够成为你们的力量。
【责任编辑: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