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红色舞蹈诗《红岩红》展演在重庆师范大学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频道

大型红色舞蹈诗《红岩红》展演在重庆师范大学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2021-12-07 14:08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 思政中心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深刻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纪念红岩英烈11·27殉难72周年,11月26日下午,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重庆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大型红色舞蹈诗《红岩红》在重庆师范大学校友会堂试演,并以此开启红岩文化艺术节序幕。

该部舞蹈诗利用诗、舞、画三种形式,采用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方式再现“红岩精神”,以文艺作品的形式教育引导全校师生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增强了师生们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月27日,尚未解放的山城重庆,

歌乐山下的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

却经历着一场生死浩劫,

三百多名革命烈士慷慨赴死,

倒在敌人的屠刀之下,血洒红岩······

《红岩红》


我笑着走出敌人的魔窟,

这一刻生与死的考验凝固成了永恒,

天边的红色冲破黑云,

无时无刻不在唤醒着我,

他们也在我脑海里一一浮现……

炼狱

他们面目狰狞,将皮鞭高举。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

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更不知道共产党人心中坚定的信仰!

看吧,共产党员在黑暗中忍辱负重,

他们戴着重镣大笑,

将这红色遗书写在大地上!

星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岁月风雨飘摇,但信念坚如磐石。

无数红岩英烈挣脱黑暗的桎梏,

向着太阳!向着曙光!

长夜,终将迎来黎明!

尾声

一样的年龄,一样的青春,

我们生活在你们换来的阳光和自由下。

青春之歌由我们传唱,

红色血脉由我们赓续。

不负韶华,强我中华!

主创说

总编导 音乐学院舞蹈系主任 颜聪

舞台的所有道具,甚至每一帧LED屏幕,都经过了反复考量、精心设计,再加之舞蹈语言的特殊功能性进行完美演绎,将舞台效果最大化。《忆》中罗广斌的老式钢笔、符合当时年代的绿色复古台灯,会都产生强烈的带入感;《亦师亦友》中小萝卜头那支很短的小铅笔,既符合人物的形象设定,更能体现在红色年代铅笔的珍贵以及黄显声和小萝卜头之间深厚的情谊。再如《信念》中的刑架、《曙光》中的上下床等都具有特殊语言功能。《最后的拥抱》中,我们看到LED屏呈现的是一条阴森的小路,《重镣》枪杀情节时, LED背景中血淋淋的铁锁链,都很好的渲染了舞台氛围,营造真实的历史环境。包括《青春之歌》的红绸,演绎的其实是待放和盛放的红梅花,一切的舞美都在为塑造角色、塑造历史场景服务,给人以历史真实感,仿佛身临其境。

执行编导 音乐学院舞蹈系副主任 李文婷

《红岩红》参演人员将近百人,除一名沙坪坝文化馆演员外,编导及演员均为重师音乐学院舞蹈系的师生。为了呈现完美的舞台效果,剧场彩排的三天里,全体师生与舞美团队每天工作近18个小时,每个人都全力以赴,力求将舞台展示到最好。每个章节的人物服化道均根据史实中的人物设计创作,狱中江姐身着沾满血迹的旗袍;华子良一头乱发,衣着破烂,戴着标志性的草帽;许云峰满身血渍,双手被刑架上的锁链束缚……灯光方面,我们利用光与形、明与暗、光色的冷暖与进退所造成的对比与和谐,使一幅幅舞蹈画面及各个画面之间产生连贯、互应、对比、联想等相辅相成的关系,并通过光色的变化帮助揭示每一个舞蹈片段内在的含义,来增强艺术感染力。

编导、演员 音乐学院舞蹈系青年教师 杜泽辉

舞蹈诗与传统舞蹈表演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强调故事本身,将主体精神作为隐形主线,将故事独立成章又紧密相连,使舞蹈诗的效果更具诗意化,留给观众更多想象空间。要达到这一效果,就需要把握角色、确定动作力度、渲染情绪。

在《红岩红》排练中,老师们与学生演员们多次沟通,表达内心想法,提高学生演员们对角色的感知力和对舞台的表达能力。在表演时也能深切感受到大家都沉浸其中,同时,我希望舞蹈系的同学们通过此次排演的经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做一名更合格的舞蹈从业者。

演员 2018级音乐学院舞蹈学专业  雷晓渝

在我参演的《红色遗书》中,三位演员塑造了三位心理状态截然不同的江姐。其中,牢狱中的江姐是贯穿这场舞蹈最主要的线索,也是最核心的一环。为了更好地诠释江姐的人物形象,我阅读了大量人物资料,并认真观看了相关视频,力求将人物呈现得更生动、更饱满。

在这部舞蹈诗中我们演绎了许多经典人物,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历史经典人物来展现无名烈士们的流血牺牲,以舞蹈的形式来再现革命英烈和红岩精神。


观众说

我觉得这场演出是艺术的享受,是情感的触动,更是一场震撼人心的党史教育课。从观众贯穿整场演出的掌声和谢幕时现场热烈的氛围,可以感受到参与演出师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的深刻用心,感受到舞美设计灯光音效配合的匠心,也能感受到重庆师范大学长期以来坚持弘扬红岩精神、发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初心。令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红梅赞》响起的瞬间,仿佛一下子唤醒了烙印在我内心深处的文化符号,眼眶瞬间就湿润了。

希望我们重师推出的文化精品能够得到更好的推广,争取启动全市、全国的巡演。也可以考虑把部分舞蹈简化成更容易推广的片段,进一步扩大作品的辐射范围,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

——2008级校友

张凤毅


《红岩红》的舞蹈演员们将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立于重师弘扬红岩精神的历史记忆中,他们一次次跌倒、爬起,在绝境中坚守着信念,在红岩下舞出内心的悲愤和对革命的坚守。

他们痛苦挣扎走向光明前的每一个脚步,都踩在了我的心上,一面红旗展五星更使我热泪盈眶。我也从舞蹈诗中感受到了长于抒情的舞蹈本质,编导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让红岩下的每个人是普通的,又是不普通的。

——2018级音乐学院舞蹈学专业

刘叶晨


曾经发生在重庆地区的白公馆、渣滓洞故事已经融入在千千万万重庆人的心中。《红岩红》这一作品也旨在提醒世人勿忘先辈的艰苦卓绝,无愧青年的光荣使命,不负新时代的伟大宏图,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