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兴衰,一场哑剧——浅谈《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描写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或者可以说,本书从头到都在验证两个预言:“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将被动物吃掉”、“生出长着尾巴的孩子”……尤其是第二个预言,分别发生在乌苏拉尔的姑妈身上和布恩迪亚家族的第六代人中,这样情节安排给人一种类似于钟摆一样循环往复的感觉。并且全书中类似的情节也非常多,比如何塞.阿尔克迪奥.布恩迪亚和他的儿子制作小金鱼;再比如阿玛兰妲反复做寿衣;叛经离道等这样的现象总是出现在这个不幸的家族中……这样的轮回,给人一种感觉:百年来的家族兴衰不过是一场梦,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不在这个世界留下任何痕迹。

《百年孤独》里看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密切,尤其是乌苏拉尔,几乎为了这个家族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在热闹的世界里孤独地走着自己的路。读过这本书之后,连我自己也感觉到一中强烈的凝滞感,挣不脱、撕不破、喊不出……这种感觉,也许正是马尔克斯想要传达的“孤独”。
那么,作者为什么能够在快节奏的叙述中,以“吉普赛人到马孔多”的热闹景象为开头,却表达出一种彻骨的孤独呢?是因为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这本书中少放了“一味料”,那就是人物的心理活动。全书读下来,作者一直在叙述现象,但是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是空白的。家族成员之间不会互相敞开心扉,爱上了同一个钢琴师的姐妹不能良性沟通、公平竞争,儿子有心事宁愿躲在实验室将小金鱼做了又毁,毁了又做,也不愿意和他敬爱的母亲好好聊聊……正因为如此,全书初读来貌似人声鼎沸,其实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哑剧。

这个世界上,只有爱能够消除孤独,只有发自内心的沟通才能带来温暖、和解与慈悲。而生活在“快时代”的现代人,是否也如马尔克斯笔下这个可怜家族的成员一样,明明耳边震耳欲聋,却没有一句话能够触摸到柔软的心灵,明明每天都在不停地说话,却没有一句是自己想要表达的心声?
其实,真正可怕的预言并不是被绑在树上,或是被动物吃掉,也不是天生就怪异的孩子,而是终其一生都只能孤独行进,无人理解,无人靠近,无人能够安抚内心的伤痕。愿我们都能避开这样的悲剧,走进热气腾腾的生活,感受到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