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展”在广西民族大学开展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频道

“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展”在广西民族大学开展

2021-12-13 14:57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 蒙莹 何瑞亮 王小丽 陈莹 韦陈星月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1年12月6日上午,由中国民族博物馆、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展在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校区图书馆三楼正式揭幕。

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韩流,自治区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翚永红,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清先,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卞成林,校长谢尚果,党委副书记陈应鑫、陈铭彬,党委常委、副校长简金宝、崔晓麟,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郭劲,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蔡高根,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吕俊彪,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孙鲁毅出席仪式,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辅导员及学生代表参加活动。陈应鑫主持仪式。

陈铭彬致辞表示,文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本次展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广西民族大学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要抓手落实立德树人中心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广西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落实科研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举措。

郑茜对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她认为,此次展览标志着广西民族大学、中国民族博物馆就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主线,以馆校联动、优势互补的方式展开实际行动;标志着广西民族大学以创新性思维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开创新局面;标志着中国民族博物馆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为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博物馆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又迈开新的步伐。

卞成林宣布“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展”正式开展。在场领导与师生共同参观展览。

卞成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展览精心选取100件文物,以考古文物、传世文物及民族学器物开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新表述方式,通过文物本体关联时代背景和重要人物,从而追溯中华民族的伟大源流,呈现古往今来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展示各民族在长期历史互动中共享的集体记忆,构筑出一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的文物谱系,是一次围绕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进行的“物”“史”互证研究成果展示。作为民族院校,举办此次展览是学校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四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铸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形式。他希望,广大师生通过观展能够主动探索与挖掘中华民族独特的基因密码,激发自身思考与学习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精神追求的动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担当。

据悉,本次展览获得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藏博物馆、河北博物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洛阳博物馆等55家文博机构的支持。展览充分利用了100多年来中国考古成果以及民族学研究积累的大量的珍贵实物和文献资料,来构筑一部实物实证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100件文物客观还原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共同历史记忆,构建起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的文物谱系。展览时间为2021年12月6日—2022年1月6日,欢迎广大师生前往观展。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