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嘉”秘诀公布!他们的冠军之路是这样“走”出来的
“每个月有固定的跑量”“提前查阅了往年的比赛分数”“在比赛前适当地增重”“耳边的加油声给了我动力”……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第七届田径运动会落下了帷幕,运动员奋斗之姿留在了我们的心中。赛场上,他们是运动精神最生动的注解,描绘出青春的最“嘉”模样。赛场下,他们用拼搏与汗水,累积每一步的成长。
虽然运动场上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嘉园”里掀起的运动之风还在继续。在此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冠军,听他们分享运动之路和夺冠感悟。
姓名:詹晓智
身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20级学子
奖项:学生组男子3000米冠军、刷新校运会纪录,所在团队获学生组男子4×400米冠军
“10分20秒06”,这是11月27日下午,詹晓智在3000米比赛中创下的新校运会纪录。当天上午,詹晓智和段博宇、吴洲、王圣卓等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子刚斩获了学生组男子4×400米冠军。同一天两场赛事,对于詹晓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然而凭借着平时打下的良好基础,再加上队友之间的加油鼓劲,詹晓智跑出了新纪录。他表示:“体能很难通过一两天的集训得到提升,平时的训练非常重要。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体育锻炼条件,我经常在操场上跑步。多参加运动,你会发现不仅身体变好了,而且心情也更加开朗了。”
姓名:何星雨
身份:机电工程学院2020级学子
奖项:学生组女子跳高冠军、刷新校运会纪录
“1.29米、1.31米、1.34米、1.37米、1.40米!”在刚开始的几轮比赛中,看着和自己势均力敌的对手,何星雨还比较紧张。但随着自己的成绩越来越好,她的心情也逐渐平复了下来。在倒数第三跃,她已经刷新了校运会的纪录,随后的两跃,她挑战的高度不断增高,最终定在1.4米,比原先校运会纪录高出了7厘米。最后一跳,何星雨也刷平了自己在跳高赛事上的最高纪录。在高中时她获得所在市的市运会跳高项目第二名,成绩也是1.4米。“其实我已经两年没有练过跳高了。但我是校女篮队队员,所以一直保持训练的状态。”何星雨透露,在篮球队的日常训练,让她在运动场上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姓名:李丹琪
身份:管理学院2018级学子
奖项:学生组女子铅球冠军、刷新校运会纪录
“不断突破自己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李丹琪说。上一届校运会,她以8.62米的成绩刷新了校运会纪录。这一届校运会,她以8.79米的成绩,打破了两年前自己创下的纪录。相比起两年前初次参加铅球比赛时的青涩,今年的李丹琪多了一份淡定和从容。回首夺冠之路,她表示,自己从小力气就大。这次参加校运会,她不带压力上场,没有做过多的练习,增重是夺冠的独门秘诀。
姓名:杨硕
身份:建筑学院2019级学子
奖项:学生组男子110米跨栏冠军、男子100米冠军,所在团队获学生组男子4×100米接力赛冠军
“下一届校运会,突破自我,再创佳绩。”2019年校运会上,在刷新男子100米校运会纪录,勇夺男子100米、男子110米跨栏的冠军之后,杨硕立下了新的目标。在今年校运会开幕式上,他作为运动员代表上台宣誓。在赛场上,他不负众望,蝉联男子100米、男子110米跨栏项目冠军,所在团队还摘得了男子4×100米接力赛桂冠。在运动之路上,杨硕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坚持。就拿跨栏来说,训练时,撞到栏架是时常发生的事,腿部的受伤也是不可避免的,杨硕透露,“这是必经之路,只有这样不断训练,才能逐渐找到对栏架的感觉。”前进的路上总有许多“栏架”需要去跨越,杨硕表示自己会继续努力,不断超越自我。
姓名:王柏茵
身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学子
奖项:学生组女子100米冠军、女子200米冠军
在一声声“加油”中,王柏茵冲过了终点线,赢得了女子组100米冠军。与赛场上严肃和紧绷的状态不同,赛场下的她脸上满是笑容,看起来十分阳光。在谈到参赛原因时,王柏茵坦言:“想为我们学院争光。”她又补充道:“如果我们女子组的成绩不理想的话,男子组的压力就会比较大。”望着热闹的看台,她长舒了一口气:“这次拿冠军算是圆满了。”
姓名:张丽娟
身份:会计与金融学院2019级学子
奖项:学生组女子1500米冠军、女子800米冠军
“特别感谢场上为我加油的队友和远方父母的支持。”张丽娟说,在比赛中,当自己快坚持不住的时候,耳边的加油声让自己充满了力量。获得冠军,张丽娟也感谢平时坚持锻炼的自己。对她来说,跑步是通向梦想的道路。在高中时代就有参军入伍想法的她表示,“跑步让我收获了健康与快乐,也让我能更加接近自己的军旅梦,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一名大学生士兵。”跑步带来的收获和快乐,张丽娟也想分享给大家,她说:“让跑步成为一种习惯吧,在奔跑中,你一定会体会到它的乐趣所在。”
姓名:黄耀辉
身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学子
奖项:学生组男子跳远冠军
黄耀辉以5.61米的成绩夺冠。对于此次运动会,他可以说是“有备而来”,提前查阅了往年的跳远比赛成绩,觉得自己有望夺冠。这并不是盲目自信,初中时,他就是所在学校田径队的一员,也是该校跳远比赛纪录的保持者。升入大学后,他保持着运动的习惯,每天到操场跑三四公里。在谈到获奖秘诀时,他说:“跳远不仅需要积累,更要掌握好技巧,用好巧劲,才能跳得更远。”
奖项:学生组女子4×400米冠军
获奖团队:会计与金融学院代表队
团队成员:洪欣瑜、黄楠、郭燕芳、张璞琰
“5分22秒17”,以领先近10秒的成绩,摘得女子4×400米接力赛的冠军,得知获奖结果,洪欣瑜、黄楠、郭燕芳、张璞琰等人直言很开心,“在赛场上就是一直往前冲。夺冠很惊喜。”这是她们第一次合作参赛,没有想到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天赋和努力都有,是实力!”在谈到夺冠原因时,她们透露,四个人都是运动爱好者,爱跑步但不仅限于跑步。在运动中,她们收获了很多,有荣誉有满足也有友谊。就如这次运动会,原本不认识的四个人,因为这次合作,成了无话不说的小姐妹。
姓名:沈晓坤
身份:资产与后勤管理部职员
奖项:教工组男子400米冠军、教工组男子800米冠军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沈晓坤秉承着这样的体育精神参赛。用他的话说,就是没有把比赛看得太重,就没有太重的负担。在上届校运会中,他夺得了教工组男子800米冠军。今年,他不仅成功卫冕800米,同时摘得了教工组男子400米的桂冠。他将这样的成绩归功于长期的运动。作为一名马拉松业余爱好者,他每个月都有固定的跑量,以保持稳定的身体状态。跑步让他多年来体重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对沈晓坤来说,跑步会有枯燥的时候,也会有受伤的时候,但他最大的感受还是运动的快乐,“只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跑步是能给你带来快乐的。”
姓名:王冬梅
身份:嘉庚学院院长助理、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部部长
奖项:教工组女子100米冠军,所在团队获教工组男女混合4×100米接力赛季军
六连冠!在教工组女子100米比赛中,王冬梅再次斩获冠军。除了孕期缺席首届比赛之外,她六次参赛均获得第一名。工作繁忙的她,平时其实少有时间锻炼,但赛前她还是挤出时间恢复性训练了一周,“主要是吃老本,但一定要避免受伤。毕竟40岁了,这可能也是最后一次参加百米比赛了”。即使从两年前的上一届运动会之后从未快速跑过,但是枪响的一瞬间,她觉得感觉马上就回来了,那就是奋力向前奔跑,冲刺!她说,每场比赛,真正的对手其实都是自己,不要给自己设限,尽到自己的全力,就已经是胜利了。比起个人赛,王冬梅觉得接力赛明显更加过瘾,团队配合默契,从接过接力棒的瞬间就热血沸腾!
姓名:高新琪
身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
奖项:教工组男子实心球冠军
“球抛得太远,机器测量不出来,只能手动用卷尺了。”一旁的裁判对着工作人员招手。本届校运会上高新琪两次这么“为难”机器。“19.75米”,经过6次的投掷,高新琪在最后一球抛出了最好的成绩。他说:“体育竞技项目,越往后越兴奋。对手超过我,我反而更有劲!”平时的生活中,高新琪没有刻意地进行实心球训练,而是经常打篮球。“我跟老师同学们都打过,一周3-4次。”他说,这样的运动量,不仅让自己的身体保持活力,而且精神上也更为愉悦,“运动本来就是追求健康,在运动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体育带给你的乐趣!”
奖项:男子教工组男女混合4×100米接力赛冠军
获奖团队:保卫部代表队
团队成员:李尚俊、李健、李令仪、杨美佳
在接力赛中跑得有多快?“钉鞋都跑脱胶了!”李尚俊开玩笑地说。在上场前,李尚俊临时换了双钉鞋,没有想到跑到中途钉鞋鞋底竟然飞到了主席台下,“借来的时候还是好的,只能顺势往前跑。”作为最后一棒选手,李尚俊保持着团队成员的领先优势,在鞋底飞出场外的情况下,第一个到达了终点线。“脱胶了也没有办法,笑场了就是。”他将这件事轻描淡写为可爱的小插曲。其实,在赛场上的淡然自若,与李尚俊和队员们平时的训练密切相关。作为“嘉园”的保卫力量,他们会定时地进行体能训练,李尚俊说:“每年度,我们部门都会根据组别和年龄对成员进行训练和考核。”
撰稿:学生新闻社 刘姝颖 黄祎祯 南子涵 朱晨馨 葛洋 郭芷杉 刘艳秋 黄婉玲 余昕宇 方鹤静 魏迎晓 张依林 薛飘然
摄影:传媒中心 朱鲜艳 学生新闻社 安予心 梁晓晴 林巧钰 孙笳议 胡张豆豆 庞雅文 易腾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