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381公里的”压花对话”!这所高校这样为留守儿童送去关爱
“相隔1381公里、时间跨度近2个月,即使时空相距甚远,真情却不会被埋没。”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与云南省施甸县水长乡小官市小学(下称“小官市小学”)联合开展的“遇见植物之美”压花活动正在进行,来自该校不同学院的150余名志愿者通过亲手制作压花、录制压花视频等方式,在教学孩子压花技能的同时,为他们带去了一份寄托于压花的陪伴。
据悉,小官市小学所在地区交通不便、资源贫乏,该校许多学生的父母都外出务工。了解到这一情况,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与其共同策划开展了本次活动。活动负责人蔡如蕊说:“树叶对于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来说,本是随地可见、再普通不过的存在。”她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孩子们明白,只要大胆想象、善于动手,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无限的美。
图为王玉新压花作品。原子懿 供图
事实上,对于参与活动的许多志愿者而言,压花并不是一项熟悉的技能,甚至许多人也是从零学起。“钻研压花是一件非常耗费时间的事,我甚至中途一度想要放弃。”志愿者王玉新称,“但这是一份双向奔赴的爱,如果其他孩子都收到了来自哥哥姐姐的心意,而我的小朋友却没有,他肯定会很失落。”这份责任使王玉新重新下定决心,认真从选材开始了解,琢磨制作精美压花的方法,并且专门向学习过压花的同学请教。最终,她选取了丹顶鹤作为自己作品的主题,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录制了细致的制作视频,希望能够为小朋友提供一些指导。
在被问及有没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时,负责人蔡如蕊回答:“在汇总作品时,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朵十分逼真的香槟色月季花。”据悉,这份作品是由园艺学院的田红英制作的。她介绍道:“制作这份作品用到的花瓣是自然风干而不是书压的,花瓣保留了它原有的弧度形状。这样制作出来的花朵会取得更加自然、生动的效果。”在专业课程中学习过压花的她想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传递给留守家中的孩子们,更希望让他们意识到艺术能够让生命有限的植物之美永存。“能以我之所学去帮助和关爱一位小朋友,我很开心。”田红英说。
图为田红英压花作品。原子懿 供图
跨越1381公里,压花作品来到了小官市小学孩子们的手上。“我做了一只小蜜蜂,但在制作压花的过程中,我的花瓣没有压干,最后我的压花发霉了……”收到压花的兰兰小朋友表示,“但是我还是很开心,因为我学会了压花!谢谢教我做压花的哥哥姐姐!”
图为志愿者向小官市小学同学传递的信件。原子懿 供图
除了这次以压花为主题的志愿活动,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支教团队还组织志愿者与孩子们保持长期的书信沟通,并进行了记录植物成长日志的“我与花儿共成长”、沟通交流心愿的“尺素书真意”等活动,至今已保持一年有余。负责人蔡如蕊也表示:“接下来我们会持续进行这类活动,为孩子们带去更多关爱与陪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玉新、兰兰、刘雨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