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神仙寝室:学霸扎堆,全员保研,反对内卷,美美与共!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知识

西南大学神仙寝室:学霸扎堆,全员保研,反对内卷,美美与共!

2021-12-20 10:20

来源:西南大学服务号 思政中心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熊玉、何韵涵、杨丹利、邓雨婷四人以专业推免排名前四保研成功。据了解,寝室四人分别保送至华东师范大学、深圳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浙江大学。全寝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志愿者,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奖项或荣誉累计六十余次,共主持或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合计十余项......


▲从左至右分别为何韵涵、杨丹利、熊玉、邓雨婷
全寝保研,守得云开见月明


晚上十二点,键盘敲击声噼里啪啦,电脑屏幕滚动着一页页文献资料,起笔再落下,书页摊开在桌子上,书桌的尽头有一盏黄灯,这是119寝室四人备战保研的场景。


线上夏令营时间紧迫,科研报告一天一出,一个人挑灯夜战的事四人都经历过。“那时候的我们完全可以称得上永动机,一天24小时轮轴转。”日复一日的深度学习,优秀的同辈,压得四人有些喘不过气。


“当然苦,但我们不是在一个人往前跑,我们四个人互相扶持着向前冲。”集体锻炼、深夜卧谈、宿舍日记、互相把关……携手共进、共赴征途是她们不变的青春底色。



拒绝零和博弈,达到85分的“及格线”


“拒绝零和博弈”是四姐妹约定俗成的规矩。对于现在的网络热词“内卷”,寝室长熊玉说:“成功是以集体的方式出现的,优秀不是一个人的优秀。”课后激烈讨论,图书馆集体相约,期末分享笔记成了119寝室的学习常态。她们用最坦诚真挚的心对待彼此,119也成为她们温暖的港湾。



思维活跃的杨丹利提出的小游戏——你问我答,在期末总是成为四人备考时的“快乐调味剂”。彼此突然的提问,总是让四人不断发现知识盲区,随时随地查漏补缺。大家表示,这种复习方式让枯燥的复习生活充满了乐趣。


三年稳居专业第一的邓雨婷,从大一入学开始就早已确定了保研目标。“我好像要不及格了,”某次,杨丹利苦恼地说,“我的及格线是85分。”寝室的另外三人纷纷瞠目,正是这句“85分的及格线”,她们不约而同地向高标准靠拢。“如果不把标准定的很高,就会懈怠,会是一个不断下降的过程。”杨丹利补充道。


一路相伴,书写属于“我们”的宿舍日记

橘园五舍119寝室有一本特别的“宿舍日记”。“2020年5月29日,哭泣日......”邓雨婷轻轻念着,“那天宿舍三人因为不同的事情都哭得很用力,不过哭完就好了。”日记中写道,尽管遭遇挫折,还是希望看到灿烂的阳光,睡在暖暖的床上,期待着明天变得更好......从2019年开始,她们轮流书写“宿舍日记”,一人写一天。在准备保研时期,写“宿舍日记”也成为了她们的放松方式,有时还会争着写。一个普通的小本子,记录了她们相伴学习的点点滴滴,记录了她们对彼此的祝福、鼓励。某一天的日记最后写着——保研加油哦!

大学四年,没有繁杂的装饰,干净整洁的陈设就是四个人四年的小窝。寝室长熊玉带领大家共同建设了“掌握信息,做好规划,抓紧科研,不落学习”的寝室文化。大二就获得了“校级文明寝室”的荣誉,大三又被评为“重庆市级文明寝室”,最终在大四获得了“重庆市特色文明寝室”的荣誉,西南大学仅有五个寝室入选。面对这些荣誉,寝室长熊玉谦虚地表示:“温馨的四人小窝,是我们四人共同打理,悉心维护的。”



保研成功后,四人并没有松懈。邓雨婷认真地阅读文献资料,准备科研汇报,何韵涵学习编程技术,完成课题,杨丹利和熊玉每周都会去旁听西南大学研究生心理学统计的课程,坚持开展每日四项——练字、学英语、拓展视野、提高科研能力。在她们看来,保研后的生活还是一如既往地发展,没有想象中的大喜大悲,只是突然发现,每天学习已经成为了习惯。


迎着风奔跑的她们确信,不期而遇的惊喜一直在路上,她们携手奔跑了四年。未来,四个人、四座城、四种方向,她们相互约定着继续迎风奔跑,直到顶端相遇。萌芽于西大,她们的故事才刚刚启程......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