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emo了吗?让心理通识课“混”出属于你的冬日暖阳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知识

今天你emo了吗?让心理通识课“混”出属于你的冬日暖阳

2021-12-20 10:53

来源:三亚学院官方公众平台 李超超 宋浩 冯宝琪 高慧慧 屠天宇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前不久,三亚学院发布了一场全校性质的“邀请函”,邀请同学们和老师相约,参加通识课“线下见面会”。在线下课程开课以来,老师们盛情,同学们热情,授课者倾情,聆听者专情……有的课程通过神秘的曼陀罗彩绘去探索未知的自己;有的课堂热烈讨论不同爱情价值观的“大碰撞”以及这些价值观背后的盲点;有的课程以科学和哲学的视角吸引“仰望星空”的人;有的课堂老师们带头“引亢高歌”;有的课堂被慕名而来的蹭课“小耳朵”抢得“一位难求”……

这样的课堂,你会不会也很好奇呢?从今天起,前方记者将带来系列报道,展示混合式通识课的魅力,让你更多了解这一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新模式,也为你的未来选课提供依据和参考。

这是一门能够从学理上治愈你,帮助你,让你摆脱emo的神奇课程。

自课程开课以来,课程团队全情投入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当中,课程负责人黄艳钦老师组织团队成员深入研究线上课程结构和知识逻辑结构,邓彩艳老师同课程学生进行全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桑汉斌老师收集分析性学生线上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李静教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以及线上线下课程的整体状况统筹绘制课程知识逻辑框架图、制定线下课程教学计划和内容。

在正式的线下见面会开始之前,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梳理线上学习疑难,解决线上讨论中的困惑,更好地调动良好的学习氛围。李静教授组织团队教师及选课学生代表在每次课前召开小型讨论会,分析学生线上学习数据,研讨学生学习行为,让学生尽情对于课程和平台的“吐槽”,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和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痛点”,以“学生视角”来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学生通过线上课程的学习对课程的理论已经了然于胸,而具体的心理学技术手段的实操往往是学生头上的“乌云”,线下课程就从“拨开云雾”开始。每次线下课程,黄艳钦、邓彩艳、桑汉斌老师根据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班,在相同的课堂活动中进行个性化的设计,把课堂变为心理辅导的现场,通过不同的心理技术手段,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在“沉浸式学习”中收获全新体验。

课堂活动之一: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心理技术:正念冥想+空椅子技术

黄艳钦老师在通过“雨点变奏曲”的课程活动,让同学们随着她的指示或鼓掌或拍腿或点指或跺脚的方式帮助同学们放松身心,接着,黄老师从同学们的日常情绪与压力入手,并通过绘画“雨中人”帮助同学们察觉自己的情绪,并教会同学们尝试分析自己画的雨中人。黄艳钦老师通过一些案例分析、经典影视和身边例子,引入“内在小孩”的概念,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并通过分析黄老师的咨询个案中的一例来访者的心理沙盘作品,教会同学们从原生家庭影响和童年经历入手,学会和过去和解,从而改善个人情绪。在课程最后黄艳钦老师教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用“正念冥想”的方法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课堂活动之二:情绪的有效调解

心理技术:团体心理辅导

邓彩艳老师在进行课程内容讲解前教授“放松操”,使学生放松身心,更好地融入接下来的课程。紧接着,邓彩艳老师让同学以四人为一组进行组队,并让同学们两两进行“花样握手”活动、“叠罗汉”活动,在邓彩艳老师的指导与同学们的配合下,活动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最后,邓老师为让同学们能够真实感受自身的情绪与目标,通过“走出圈外”的活动,引导大家在纸上进行健康和不健康的情绪宣泄,并让同学们在便利贴上写下让自己烦恼的事和处理情绪的方法。

桑汉斌老师围绕人体“情绪”开展了本次课程内容,指出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类,并为同学们展示PPT人物表情图片,进一步从人物眼神,皱纹等方面讲解了人们的微表情,以及人在不同情绪下的肢体语言。过于激烈的情绪常常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课堂中开展的相关活动不仅可以让同学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专注感受自己身体的变化,同时还能够通过解读意向物更深层次的了解自我。除此之外,桑老师还为同学们分享缓解情绪的方法,例如运动、听歌、适当的宣泄等。

课堂活动之三:彩绘曼陀罗

心理技术:心理绘画干预

“曼陀罗彩绘”环节,同学们需要为随机拿到的图案上色,以此来折射内心状态,大家都表现出十分浓厚的兴趣并且积极参与。

在完成曼陀罗彩绘后,课堂也进入到了尾声,老师随机抽取了部分同学们的作品,让同学们来讲述对自己作品的理解。其中,一位同学将自己的作品解读为:“静谧而热烈,隐藏于神秘却又渴望发现。”

在老师引导大家彼此交换作品后,他旁边的一位陌生女孩为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评价:“透过像一扇窗户一样的曼陀罗,看到了你的窗户,它也应该要有阳光照进。”他说,他在生活中是一个有点忧郁的人,当看到陌生人为他写下这样一段话时感到很温暖,像是真的有一束光照进了心里。

· 老师说 ·

法社学院 黄艳钦老师 课程负责人

本次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给教师们更广阔的舞台发挥他们的教学智慧,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打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科理论知识的不对称,实现教师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逐渐形成了从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再到教学反馈的有效闭环。

法社学院 邓彩艳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团体心理辅导、常见的行为疗法、正念冥想技术、绘画心理治疗等方法有机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课堂的体验感,让学生真正掌握了情绪调节的具体方法,这对学生来说是真正的永久性受益!

法社学院 桑汉斌老师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拓宽了学生的评价维度,通过线上学习数据和学习行为的分析让我们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全过程评价,教师和学生在多平台的学习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线下开展个性化教学提供基础。

· 同学说 ·

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2104 熊梦

“情绪与健康”这门课程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情绪与健康是息息相关的,线上课程学习给予我们学习更多的自由,让我们能够在轻松地环境和状态下进行学习,通过反复观看课程视频掌握课程的知识内容,在线上课程讨论区(群)实时同老师和同学分享学习的感受、讨论学习中的困惑;线下课程通过心理技术的实操案例教学,能够更加直观地让我们了解内心的感受也能够让我们放松身心,理解课程理论知识内容、掌握心理技术方法的实际操作。学习该课程,让我更好地认识自我,也让我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冷静不冲动,同时在线上自由的讨论中和线下轻松活跃的课堂中,我也结识了许多有趣的人,丰富了我的生活。

旅酒学院 智慧旅游2102  钮嘉懿

作为一名大一学生,线上学习的模式对我特别有吸引力,能让我学到更多我感兴趣的课程,除了情绪与健康课程,爱情心理学的线下见面课每次也都去蹭课,虽然有些课程并不会计入到成绩当中,但是我觉得学到了知识也很快乐。特别是在情绪与健康的线下见面会中,收获到很实用的情绪调节、自我觉察、压力管理的心理调整技术。有一点要吐槽的,就是平台的网速,已经很严重影响了学习的体验感,但自从学习平台服务升级之后,已经明显感觉到网速提升了很多,学习视频不再卡顿。希望学校能开更多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通识课程,也希望学习平台网速能再快一些。同时希望学校能做一份蹭课小指南,多预留点座位,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线下见面课去蹭课。

为了让大家能对这门课的知识体系更完备,我们也请授课老师为大家整理出了课程推荐书目和其他关联课程推荐。这样,如果你下学期也想选这门课,是不是就很清楚该如何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系统化了呢?

    书目推荐

    1.《拥抱你的内在小孩》、罗西·马奇-史密斯、机械工业出版社

    2.《恰如其分的自尊》、克里斯托夫·安德烈,弗朗索瓦·勒洛尔、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3.《自卑与超越》、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4.《真实的幸福》、马丁·塞利格曼、浙江教育出版社

    5.《原生家庭》苏珊·福沃德,克雷格·巴克、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其他关联课程推荐

    1.严虎老师的彩绘曼陀罗课程

    2.冥想星球公众号

    3.网易公开课:华东师范大学公开课:诠释社会、解读生活-社会心理学


    想了解更多课程详情,请继续关注推送哦~

部分素材来源于教务处:李超超、宋浩等

编辑|冯宝琪、高慧慧

美编|屠天宇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