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间富贵花》——简析黛玉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子频道

《不是人间富贵花》——简析黛玉

2021-12-21 15:53

来源:南师学工 南师学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整篇红楼梦,我最喜欢的是宝玉初见时,对黛玉第一段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时似弱柳扶风。心比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那种自然流露的风骨,哪怕没有衣着外貌描写,只从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便能见到这个女孩子的全貌。

曹公从未给黛玉什么详尽的描写,初读是觉得疑惑,后来细细想来,全然了悟。黛玉本是天上仙,下凡还情,最后仍要回到她的位置,如同仙女下凡同你玩闹一场,最后仍挥手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来去无牵挂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然而宝钗,王熙凤就不同。王熙凤每一次的出场,都是富于色彩,令人印象深刻的;宝钗虽然没有那么重的痕迹但她的美依旧可观可感,真实醒目。她们都是人间惊鸿客。

因而曹公笔下如此有“仙气”的黛玉,便不再如同人。她的性格一直为世俗与不容,与人格格不入也是她与宝玉相知相爱并最后悲凉收尾的根本原因。宝黛二人都有着叛逆的性格,不与世俗同流河污的高贵。黛玉的可贵在于她哪怕身处封建的泥淖,也没有受到礼教,妇德,内名利禄的影响,她轻视仕途礼教,她不会安份随时,自云守拙,而是任用心性高翔,她和宝玉都在对方身上望见了自己。也就是王尔德笔下走在泥沟仰望星空得分。

命的大环境可以决定你的高度,但你内心还有一个小环境,那里有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自由裁量权。而这完全在于你的觉悟,在于对生命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这引自熊培云《自由在高处》中的论点,用在宝钗,黛玉二人身上,格外合。宝钗内心追求世俗的成功,她也便放弃了自我裁量权,把自己殉葬在了青春王国,“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而黛玉的坚守,源于她对命与世界的理解。不难看出黛玉知世故,她亦懂理家齐家的道理。但她也不会世故,不会如宝钗一般追求别人的认可阿德勒在《被讨厌的勇气》中写到:“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才会不断追求别人的认可,对认可的追求,才扼杀了自由,由于不想被任何人讨厌,才选择了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因此宝钗便如是,但黛玉不同,她有追求自由的勇气,有着不怕被人讨厌的高贵。比如周瑞家的送宫花的情节,她不会对于世俗人情笑脸逢迎,而是选择坚守自己的孤高。

黛玉并不寂寞,在大观园中,她有众姐妹人陪伴,亲戚长辈的关怀,以及宝玉的真心相爱,但她是孤独的,那是一种饱满的自守,不为世俗所容,永远保持自己的一份真性情。这是她和宝钗最大的不同,也是宝玉选择她作为灵魂伴侣的根本原因。

她别有根芽,她不是人间富贵花。我始终认为,黛玉去世的时候,人间应该有一一场大雪来祭奠这纯粹的灵魂。她像一只孤独的青鸟,飞跃万水千山,纵然风尘仆仆一无所获,依旧满心骄傲。生死成败对她而言永远不重要,因为她守住了自己的心意,收获了宝玉的爱情。

我始终热爱这份真性情。

虽然黛玉性格中的美总是耿耿于人心千千万万遍,但这份真挚的情义,并不能很好的为世俗所容。无论是灰暗的封建社会,还是现在的高速进程,我们毫无疑问的需要有黛玉的孤独坚守,但也要多一分宝钗的安分随时。这么做不是要我们将自己的诗性灵魂交付给世俗,而是要我们在这市井生活中站稳脚跟。毕竟唯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在生活里,放下一些可操控的骄傲,不要固守着自己的隐晦与皎洁,我们欣赏黛玉,但我们不能让自己变成黛玉。我们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把生命的火花点燃在指尖,守住和黛玉一样的真性情,也会走进尘世的角角落落让自己和光同尘,那时日月为我们掌灯伴读。

供稿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林佳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