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生活是什么颜色?
如果用一个颜色来概括考研这段经历,你会选择什么颜色?
有人选择灰色,因为它单调乏味得像给时间拢上一层雾;有人选择黑色,因为压力和焦虑的双重压迫让每一步都显得压抑沉重;有人选择彩虹色,因为考研让生活拥有了浓墨重彩的充实感与收获感。
在图书馆的保安刘军义眼里,这群考研的学生是图书馆最早的一批来客。刘军义每天早上6点到图书馆的时候,已经有学生在门口等候开门了,中午还有学生就在馆内沙发上觅一角打个盹。刘军义说:“他们现在正是应该好好学习的时候,看这些娃娃们这么努力,我心里也热乎乎的。”
学生们步履匆匆刷卡冲入偌大建筑物,自习室里明亮的白炽灯下,一个个穿着五颜六色羽绒服的臃肿身影趴在书桌上埋头苦读。冬季学期正是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间,考研学子们先阳光一步占满了图书馆的每个角落;待他们一天的学习生活结束,又在月光下离开图书馆,结束了图书馆一天的学习“战役”。
这场“战役”每天都在图书馆开放时准时打响。
重复与单调的考研日常
考研与高考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是智力、学术能力、体力和意志力的比拼。但不同于高考的是,考研更考验学生的自律和自我规划能力,他们气势磅礴地埋在书堆题海中,却要独自走过上岸前的独木桥,这期间的枯燥、压力和抑郁情绪更多地是需要自己去消化。
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崔羽浓同学就是第一批踏入“每日战场”的一员。在图书馆一楼正对楼梯的自习室里,她将自己裹在亮黄色的羽绒服里坐在书桌前开始背英语单词。“我个人英语基础还算好,大一四六级就一次过了,所以英语这块我没什么压力。”她将更多的精力分给了数学和专业课两科。对于考研学生来说,复习科目无非两种——公共课和专业课。崔羽浓是11月份开始复习专业课的,她觉得自己虽然开始得比较晚,但是“现在有压力没有用,就努力背嘛,能背多少背多少”。
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钟琦同学开始复习考研的时间要早一些,她在4月份的时候就开始复习了。她也是赶着图书馆开门的时间去学习,所以每天早上6:30就会起床。虽然图书馆里的暖气摸起来烫手,但过于宽敞高大的建筑物内部总是有些凉意,所以钟琦一般会找个凳子面对着暖气坐下,把资料摊在暖气台上学。
新闻与传播专业的考研内容主要靠理解和记忆,钟琦的目标院校专业课考察范围是8本书,加上英语单词和政治,有大量需要背诵的内容。钟琦说自己专业课背了一遍,现在还在二刷考研政治练习题,新下来的一些习题还没做。她觉得,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
考研的作息安排可以非常单调,每天三点一线,简单到每天只有学习、进食和休息。钟琦从早上学到中午11:30去食堂用餐,接着再返回图书馆的座位上趴一会儿,下午两点开始下午的学习任务,中间去用过晚餐后再回来学到晚上十点闭馆。她今年暑假选择了留校复习,一个人在学校的那段时间让她觉得十分自在。有一天早起去图书馆,注意到图书馆对面天空中的云特别漂亮,“那边的云特别好看,又蓝又黄又粉,一直记到现在,就觉得那是考研的时候最好看的风景。”但是到了冬天,天亮得越来越晚,“现在再没看到美丽的风景了。我觉得好久都没看到,我觉得再也不美了,我再也没有发现美的眼睛了。”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马千昊午休的时间还要更短一些,他同样也会在6:30的时候起床,在图书馆学到11:40后去吃午饭,中午回到图书馆座位上休息40分钟后再继续奋战在数学题海中。
马千昊的目标院校在西安,他也是今年三四月份就开始着手复习工作了,目前他的复习进行得比较顺利,“感觉能在考研前复习完,至少能够在上场的时候觉得自己心里是有个底的。”数学上,他觉得微分和证明有些难度,有些概念不好记忆,让他做题的时候偶有不顺。
他形容自己现在的考研生活是白色,有空白枯燥和漫长,但也是能被填充其他色彩的颜色:“虽然白色给人悠远漫长的感觉,但也处处给人希望。”
竞争激烈 压力更大
考研考验的不仅只是学生们的学习水平,还有他们的心态。
近两年,考研人数几乎呈指数型上涨——2017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200万,而到了2020年人数涨到了377万。根据教育部人社部11月19日召开的就业工作会议,确定今年考研报考人数相较去年上涨85万,达到462万人,历年最高。去年考研出分,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挤满了400+的高分。
在这一背景下,今年考生与往年相比,心理压力会更大。
马千昊的本科专业和目标专业也属于竞争比较激烈的那类,他开始复习的时间比较早,从他的平静语气和表情间透露出其平稳的心态。但即便如此,他也表示自己会担心由于竞争带来的不确定性。“因为考研人数是每年都会增加的,而且我报的也是个好学校,竞争很激烈。”具体来说,马千昊给自己定的期望分数在380分左右及以上,但考虑到自己“现在做题还不太稳当,错题挺多的”,他还是希望分数至少能上370。
这个目标是根据他的目标院校历年分数线定出的。“我觉得最大变数是报考人数,另外去年这个专业分数分布不是很均匀,高的很高,低的也很低。”从目前来看,马千昊觉得自己考到370分以上能成功“上岸”的几率有七八成。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和劭延同学的目标是中科院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他面临的压力也不小。“竞争太大,前两年收的分不高,以前分数差别特别大,低的有300分出头的,高的有奔着400去的,这两年就大佬们都开始吸引过来了,我觉得还是做比较艰难的打算比较好。”和劭延觉得,自己相对来说开始复习的时间有点晚,由于跟别人的进度产生了比较,所以他有一种非常不适的焦虑感。他这学期开学返校后才开始复习专业课,“别人都开始做真题了,我这边还在刷之前的习题,就相当于慢了别人一步。”同时,在他看来,自己有时候复习过的内容还会忘记,在做题的时候总是频繁的要去翻书,这样也会产生焦虑感。
在总结了历年真题后,和劭延还发现每年的出题老师都不是同一个,虽然大方向没变,但是题型变化特别大,“选择填空从20多分涨到了50多分,题量也开始变大了,难度没怎么动,主要是要算的题很多,逻辑链又很长。”
崔羽浓的目标专业虽然没有金融、计算机等专业那么“受欢迎”,但她的目标院校是南开大学的环境科学专业,光是同班考同一院校的就有4个学生。她在班里学习排在前30%,但是因为名额较少没能成功保研。无奈大三的课程安排太满,基本一周课程表全满,所以她今年升了大四后, 8、9月份开始复习,但依然每周有一节很难学的课,“那门课不好学,我觉得比我以前的课都难学,我上课都有点听不懂。”课程挤占了复习时间,而12月底的大型考试也越来越近,考完初试后第三天还有期末考试,这很难不让人感到焦虑。
崔羽浓说:“我知道我压力很大,成功的可能性也没有那么大,因为复习得太晚了,自己心里其实也有点失望。”
是什么让他们一路向前
在崔羽浓看来,环境与科学专业吸引她的一点,就在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她说:“这两年也一直是在提倡绿色发展,就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环境也是一种基础嘛。我个人从主观方面,觉得这也是一种比较伟大的事业。”崔羽浓希望自己能成功考上研究生,与“伟大事业”相互成就,为祖国的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她曾在10月疫情封校的那段时间情绪崩溃,“当时我觉得自己数学进度这么慢,又有一些其他的私事,就觉得自己情绪很崩溃。”那段时间,她把微信和QQ都设定为“不允许通知”,不想看到手机亮起,消息弹出。由于考研,她跟家里的通话次数减少了,但是崔羽浓的妈妈依然敏锐地感知到女儿的焦虑。
跟母亲连着电话,崔羽浓哭了一晚上。“人的脆弱会在有人安慰你的时候“啪”得一下炸开,当时我在电话里一直在哭,然后情绪就舒缓一些。”崔羽浓还会跟舍友一起聊聊天,大家一起“吐槽”考研复习过程中的不愉快,不仅宿舍关系更亲密了,而且也安抚了各自的情绪。“我觉得考研一起努力也是一种默默的陪伴,我们4个人一开始一进大学就一直挺好的,我觉得自己挺幸运的,大家都是真性情。”
和劭延宿舍里一共三个人考研,另外两个人考同一个学校和专业,在宿舍里时更有共同话语,和劭延觉得自己有些插不上话。但是和劭延也很清楚,“考研是自己的事儿,只能一个人在往前走,没有人能帮得了你。”
和劭延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他从高中的时候就是个军迷,希望未来能从事军工方面的工作。他父亲算是业内人士,早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无线电系,后来自己出来创业搞研发,对行业内的动态比较“门儿清”。和劭延说,电子信息专业尤其是微电子相关的部分这两年挺火爆的。“因为赚得多,各方投资都进来了,这两年工资涨得特别快。”他的理想发展方向是“北京那几个军工大所,但是他们现在就这两年的趋势就只收博士了”,这些信息也是他父亲告诉他的。
家庭的开明和支持,也是和劭延前进的动力。家里知道他是个军迷,知道他的理想是进入军工行业,因此很支持和劭延读研读博。和劭延每周会跟家里通话2~3次,父母会在通话时安慰和开导儿子。
钟琦性格上有些敏感,她常常很在意别人的目光,担心自己可能会“丢脸”。她起初报名考研,是因为在中国网教育频道实习的时候,发现遍地都是高学历的人才,所以希望能通过考研提升学历。此外,她也希望能借此让父母感到宽慰。但是在压力作用下,她开始感到迷茫,说自己因为“怕丢脸”所以不敢放弃。
因为在绘画时能全身心投入,所以她很爱画画,以此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她也曾向往目标院校的纪录片实验室,她喜欢创作,因为这一过程也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但现在她觉得:“感觉越来越没有能够吸引我的东西了。”
钟琦曾省吃俭用给自己报了绘画班,因为她有个漫画家的梦想,但现在压力和焦虑让她觉得这个梦想有些不切实际。在对未来感到迷茫之际,绘画班的老师告诉她,考研和学习新闻专业可以让她以后在绘画时多一种专业视角,这也是她刚开始坚持下来的契机。
她自认为在压力的作用下失去了此前“发现美的眼睛”,但发现校园景观的美感似乎成为她的一种本能——钟琦能注意到校园里的爬山虎,“就看到它从绿变黄到变红的整个过程”,虽然今年榆中很快从夏天过渡到了冬天,但是眼前景物的细微变化钟琦仍能尽收眼底。可以说,压力和这种欣赏美的本能,支持她忍住了考研复习过程中的乏味与痛苦,向着终点进发。
考研的生活是什么颜色?
马千昊觉得是白色,自己的努力将使自己更加充实和优秀;和劭延觉得是银灰色,高强度的学习生活让人压力十足,但几个月的努力也让自己有所收获;钟琦说是灰色,灰色的中间透明度不高,似乎马上能见到白昼的样子,毕竟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在发生。
每年到了12月,榆中校区的昆仑堂一楼就会出现“大型做法现场”:考研学生们统一捧着橙皮绿瓤的小册子转着圈地背诵。橙色的书册似乎也寄托了美好的期望—— 心想事“成(橙)”,崔羽浓也说,她希望考研生活是橙色的,因为心想事“成(橙)”。
内容来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文字 | 石子玄
封面 | 黄金军
编辑 | 毛松洁
主编 | 肖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