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研究生党支部优秀工作展示
锐意进取
争优创新
树立支部典型
激发基层热情
这次带来重庆大学两个优秀党支部纪实工作案例
一起来看看吧~
01
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防灾研究所第三党支部
基本情况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防灾研究所第三党支部,现有党员35人,其中正式党员26人,预备党员9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7名。支部自成立以来,在学校和学院党委领导下,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党史、悟思想、干实事、开新局”为主题,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围绕“七个有力”开展各种特色工作。

做法及成效
1.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公示支部、党员承诺标准,认真落实党建工作
在党建工作中,支部书记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党费收缴”、“党员学习”等制度,支部结合时政形势精心制定每学期党组织生活计划并严格执行。定期召开党组织生活会,讨论研究支部问题,提出改正措施。深入开展“党员身份亮化工程”,通过佩戴党徽、党员工位设立身份牌、党员承诺墙、明确支部建设示范标准等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亮身份、作表率。
2.重视理论学习,建设学习型党支部
党支部将建设学习型党支部作为首要工作,积极开展学习活动。支部书记开展专题党课4次,邀请专家进行“党史”专题党课讲授2次,支部组织发放红色书籍100多本,微信、QQ等平台发布学习资料100多条。以“红色漂流瓶”为主题,邀请各位党员分享家乡的红色革命故事,并通过微党课等形式推出精品党课,帮助支部党员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在党史学习中涵养爱党爱国爱校情怀。

3.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设服务型党支部
结合“两学一做”,引导党员争做时代先锋,落实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创建期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次:垃圾分类宣传志愿服务活动、为本科生开展学业指导和帮扶系列活动、在团队中开展困难学生一对一帮扶、与校图书馆教师党员共同学习党史并开展整理图书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光荣感、责任感,激发党员服务群众内在动力。

4.创新支部活动,丰富组织生活,建设创新型支部
支部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党建活动,以特色活动促进党建。2021年,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50余次,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4次,开展院企、校院党建交流活动3次,开展党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4次。
支部通过课堂听、现场看、实地感、内心悟等多种学习感知方式的有效结合,使支部党员整体素质得到很大提升,一批优秀的研究生党员已经涌现:成立至今,支部同学获校级及以上奖励23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奖励4人次,获市级奖励2人次,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SCI13篇,EI10篇,专利8项,参与重点科研项目15人,在新形势下努力打造创新型党支部,扎实推进党支部与产学研深度融合。
02
资源与安全学院矿业工程博士生一支部
基本情况
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矿业工程博士生一支部现为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支部以“红色传承,研学兼并,联动党建”为基础,创新性提出“一基础、两条线、三支撑、多点面”工作模式,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线上和线下并进,以“讲党课、辩时事、行理念”为支撑,以党员学习小组为基本点,以点带面,互相促进,创新支部工作方法,狠抓“五个力”,实现“三个显著”。

做法及成效
狠抓“五个力”
1.支委委员学习提升内动力
支委委员注重自我学习,提升自身党建业务水平与党性修养。
2.紧跟时政动态扩展远视力
坚持价值导向,每月至少组织两次时事政治学习,扩展政治视野。
3.红色主题活动激发新活力
充分利用重庆市和重庆大学的红色教育资源,将理论学习与党建活动结合,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4.党建引领科创释放强引力
发挥支部党员的学术先锋作用,促进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与科学研究同向同行,为地方建设、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5.战疫防控前线彰显大毅力
疫情发生以来,支部通过线上线下的抗疫活动挖掘战“疫”资源的教育价值,坚定党员应有的担当。
实现三个显著
1.支部规范管理成效显著
凝练细化出《支部党员“三会一课”考勤办法》《支部党员评优评先考核办法》等党员教育管理办法,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打造过硬的基层党组织队伍。

2.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显著
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心血管呼吸内科党支部举办联合主题党日活动,鼓励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大任;开展“博士线上说”系列活动,增强学术素养,坚定战疫信心;响应教育部“四个一”行动,完成了“战疫故事汇”文稿及视频;凝练出“观重大老建筑,听重大老故事,感重大精气神”等典型案例,打造一个“红色引擎,科创争先”爱党爱国教育素材库,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品牌。

3.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显著
支部党员、学院党委书记围绕“抗疫”,向全院师生党员讲授了专题微党课;支部书记为全校研究生党支部干部做了加强支部建设的交流分享;2018年以来,支部党员共发表SCI论文11篇,EI论文5篇,主持参与项目40余项,多人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研究生”等;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在河南特大洪涝灾害发生时,支部成员主动支援当地各级政府,筑牢家乡疫情防控、抗洪救灾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