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期末考试那些事儿
进入12月,各级各类学校陆续进入期末考试月,一个学期的学习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刻,同学们也是一天比一天紧张起来,投入到考前复习中,殊不知,正确的认知和准备期末考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来看看你做对了吗!
考前复习有策略
我们学习过的知识,都需要保存在头脑中,在考试时再提取出来以供使用。根据记忆研究大师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我们知道,遗忘在学习结束之后马上就开始了,在学习完20分钟之后遗忘就达到了41.8%,随着时间的延长,头脑中保存的记忆越来越少,但遗忘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的,在31天之后,遗忘达到78.9%。由此可见,我们要想让知识的头脑中长久保存下来,及时复习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对抗遗忘最有效的办法。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我们应当“巩固建筑物”,而不要等待去“修补已经崩溃的建筑物”。
及时复习还要求同学们要正确分配复习时间,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渐进,分散复习。即做好复习计划,间隔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根据期末考试的复习时间,合理规划每一门课程的时间分配,进一步细化到每一章用多长时间来复习巩固,每天按时完成任务量,不闹拖延症。在复习时要“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一边看一边背,背完之后要有检查监督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和错误,及时纠正。抓住知识的重难点,使复习更具有目的性。在记忆内容时,还可以使用一些记忆方法,如重复、抄写、记笔记、列提纲等,对识记材料进行精细加工,有助于加深记忆。
心态调整有方法
平时的学习相对轻松,随着考试临近,有的同学可能一天比一天紧张,尤其是大一新生,对大学的考试没有概念,考前焦虑普遍存在。大家不要认为焦虑是不好的情绪,如果此时此刻你已经能感觉到自身的焦虑,那么恭喜你,说明你已经很在意考试了,这种焦虑将推动你抓紧时间复习。当然,没有焦虑不行,这会让人没有复习动力,但是焦虑太过分也不行,从早到晚心理慌慌张张的,肯定也复习不下去。所以,按照耶克斯和道德森的研究,考前复习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复习效率下降。并且,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水平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会逐渐下降,完成困难的任务时,较低的动机水平最佳。也就是说,根据考试难度,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中等程度的焦虑,这样才能具有最好的复习效果。
走进考场显身手
准备好考试所需证件及文具,提前到考场熟悉环境。考卷发到手,先大致浏览一遍,客观看待题目,做题时保持个人节奏,有条不紊。要防止两种错误心态。一是“死磕一道题”。一旦有题目不会做,大脑空白,先放一放,做后面的题目,切忌在一道题上耗费太长时间,不要较劲。第二种错误心态是“争做交卷第一人”,以显示自己“多么厉害”。一般的纸笔测试考试时间多是两个小时,题量与时间是成正比的,一味图快,审题不认真,可能理解错误,答案跑偏。或者写字太快,卷面潦草,也会丢失一定分数。最好的办法就是静下心来,稳当细致的做题,争取最好效果。
总结反思助成长
考试后同学们最紧张也最期待的就是查成绩,这可以理解。但是,无论成绩是否满意,情绪是高兴还是沮丧,都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看待。及时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才是最重要的事。
首先,试卷上所有丢分都是什么问题产生的。不要轻视任何小问题。不要说自己都会,就是有点粗心了。粗心本身就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典型体现,平时不重视,考试才会暴露,这是问题,一定要改。如果有知识上的问题,不能光抓一个知识点,要由一点引出这个知识相关联的其他知识,做整体复习反思。如果是应试策略出了问题,也要在平时的小测验、小练习中纠正。
其次,试卷上得分的地方也值得关注。有些地方虽然得分了,但是我们不一定真正掌握这些知识了,可能是“蒙”的,可能是用错的方法做对的。我们真正做对的地方,如果哪道题自创了方法,就可以继续总结这些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适用,有什么要点;如果哪道题以前错这次对了,就可以继续总结自己用什么方法使自身得到了提高,从而加强自己的学习策略。一份试卷,我们从做对的地方学到的叫“经验”,从做错的地方学到的叫“教训”,其实“经验”往往比“教训”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