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朗诵队:以青春之我,诵青春之声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2021年9月19日,广西第十三届“我邀明月颂中华”爱国诗词诵读大赛决赛在广西贵港举行。现场上,代表自治区教育工委,来自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的的朗诵队,以热烈情感朗诵着李大钊的《青春》,重温他的“青春”主张和“青春中华”的人生理想,最终《青春》在参与决赛的32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本届大赛的一等奖。
“吾愿吾亲爱之少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舞台上的学子们身着学生装,眼泛泪花,动情地向前伸出手臂,台下的许多听众也共情哽咽。似是代入当年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那个为了国家存亡,民族振兴,无数仁人志士,年轻学子都浴血奋斗的时代。
“这个节目有朝气,汇集青春之气,以文言文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生动地演绎出来。”大赛评委、广西文联主席、广西作协主席东西评价。
参赛朗诵队由学校传媒学院不同年级的15名学生组成。在刚开始进行排练时,由于每个队员的声音气息、音量大小都不一样,以致于在第一次排练时,效果并不理想。在经过多次高强度的排练之后,才达到十几人的气口、音高、调值完全统一,如一人之言。
8月底,队员们接到通知需要参赛后,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准备节目。“即使在上个学期学校的红色诗文朗诵会上就展示过这个作品,但是还是想要做更好的准备,呈现出更好的效果。”队长王煜说。
时间紧,任务重。因为放暑假的缘故,队员们无法集中排练,只能采取老师线上指导,团队线上交流的方法。9月2日开学后,队员们马不停蹄地聚在一起,用四天时间展开训练。语言的表达、服装的选择、站位的调整、表情动作的控制都经过各位队员和指导老师文嫚的一再调整与确认。在全面的准备下,《青春》这一朗诵作品,才得以展现出来。
为什么选择李大钊的《青春》作为表演篇目?朗诵队队长2019级传媒学院播音2班的王煜说道:“恰逢党的百年华诞,诵读李大钊先生的《青春》是我们与百年前担当家国重任的青年们的一场穿越百年的隔空对话。”朗诵队员们用“沉浸式”的方式学习党史,以第一人称视角去体验,走进百年前进步青年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感悟他们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这不仅是一次朗诵比赛,也是我们将本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次尝试,我们通过自己的声音传递出百年前李大钊先生的青春之志,更深入地体会到先生在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追求中践行青春抱负的那份精神。
1916年春,李大钊先生27岁,正是处于“青春”的年纪,在《新青年》中发表了富有时代气息的《青春》一文。洋洋万言,渴望中国能够摆脱垂暮腐朽的局面,振奋青年斗志,唤醒青春中华。
“不在龈龈辩证白首中国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中国之再生。”《青春》中的这句话令朗诵队队员2020级传媒学院播音1班韩奇树印象深刻,“通过不断诵读,我深刻认识到,‘青春’不仅仅指的是奋斗中的青年,还有李大钊先生在处于黑暗与黎明之交时代背景下,鼓励青年为建设蓬勃朝气的国家而奋斗的期望。”
“百年回首,百年奋斗,亦是建党百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节点之际,从战火纷飞、国不将国到如今的国富民强。不变的是当年的那一份青春志气。”韩奇树感叹道。
朗诵队通过诵诗抒情、借词言志,通过朗诵传达爱国精神、讲述党史,展现广西民族大学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黄月明说:“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通过这次比赛,我深刻感受到李大钊先生的‘青春’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要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发掘和弘扬中国力量,让爱党爱国之情深扎在内心深处,不负青春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