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自救指南来啦 ,请注意查收!
# 拖延自救指南 #
不知不觉,2021年进入倒计时,同学们或许面临着期末考试或考研的压力,许多复习任务在等着我们。但是拖延的坏习惯总是不时蹦出,扰乱原有的计划,让我们变得焦虑不安。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走进拖延症,一起克服这个坏习惯~

>拖延的原因
多数人的拖延不是因为懒,它甚至不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拖延症其实是一类复杂的心理问题。我们有时会因为要开始或者要完成任何任务、决定而感到焦虑,拖延只是应对焦虑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拖延症算不上一种精神疾病,但是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困扰。
>如何对抗拖延症
想要在行动层面改善拖延问题,最关键的就是开始。很多的拖延症患者都是完美主义者,什么事情都想自己来,还力求做到最好,压力大到自己无法承受,拖延就成了一个获得喘息的机会。又或者是他们太想要一个完美的开始,所以导致事情迟迟无法开始。
01 自我接纳
面对这类问题,我们需要乐观起来,丢掉完美主义,接纳自己不完美的那一部分,对自己不用那么高的要求,适当的从这方面给自己减压。
02 先完成,后完善
很多完美主义者抱着“万事俱备”才能开始的想法,一直拖到deadline前一天,或是纠结于某一道题于是暂时放弃这个任务等。“先完成再完善”的习惯可以让自己先把要完成的任务大致过一遍,这样完善的时候压力会小很多。

03 四象限法则
在四象限法则中,事情被分为重要且紧急的事,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四类。
当很多事情没有处理,不知道从哪着手时,我们就可以参照四象限法则把事情分为四大类,列一个任务清单,让事情变得井井有条。

04 五分钟法则
你不能等想学了才去学,想做了才去做。任何事情每当不想开始时,就逼自己先进行五分钟,当你学习或工作五分钟后,你大概率会进入状态,然后就会把任务继续进行下去。
事实上,不仅是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会在一开始感到抗拒,即使是自己喜欢的事,也需要5分钟的启动。

05 拆解目标,降低门槛
把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拆分,在开始一项任务前说服自己先开始五分钟,只要每项任务就差一点完成,你就会在“蔡氏效应”的强迫下完成一件件事情,步入正向循环,正所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心理学有一个现象,叫“行为一致性”,是指我们的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想法,比如闹钟响了,如果继续躺在床上,大脑会认为自己很困,就会产生赖床行为,但如果真的离开床,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没有那么困。很多时候是行动影响了态度,而不是态度影响行动。

06 记录欲望,作为奖励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我们脑子里可能闪过各种欲望,如果马上去满足欲望,就会让我们因为冲动而分心,又陷入到拖延的陷阱中。
我们可以把这些小欲望用三五个字记录下来,在完成阶段小成果后作为奖励满足自己。
欲望放对位置就是动力,只要在对的时机去满足就能变成完成学习任务的正向反馈,更是我们继续完成后续任务的动力。

人们一边说着要改掉拖延症
一边永远将希望寄托在明天
行动起来,尝试是成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