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丨回顾长工程2021年暑期“三下乡”活动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频道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丨回顾长工程2021年暑期“三下乡”活动

2021-12-30 09:52

来源:长春工程学院 水环学院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长春工程学院组织开展了以“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01出发前“小”做准备,安全事项要谨记

  2021年7月14日下午三点整,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在第五教学楼5422举行,戴钰老师主持本次会议。

  首先,戴老师对“三下乡”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说明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提出希望和要求。她鼓励同学们要在实践中回望百年党史,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中求学真知,勇担时代使命。同时,为落实学校防控要求,确保实践活动安全有序,戴老师为社会实践团队代表发放物资物品,并强调实践团队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护,密切关注疫情与其他形势变化,配合做好安全工作。

  会议最后,由社会实践与素质拓展中心主任韦贺骞为大家讲解本次活动的计划与路线,并播放了我校往期“三下乡”活动的相关视频,加强各成员对实践活动的理解与认识,更快更好地投入社会实践之中。

02纪念刘金铎烈士,“获”宝贵红色精神

  2021年7月15日早上六点半,我校水环学院实践团正式踏上征程。伴随着红色旋律,同学们一路高歌欢唱,用饱满的热情,激昂的歌声,表达着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下午一点到达了吉林省集安市榆林镇治安村东北抗联红色教育基地。顺着蜿蜒曲折的小路,实践团第一站来到了刘金铎烈士陵园。听当地村民讲述刘金铎连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刘金铎连长于1935年来到老岭山区进行抗日活动,团结广大群众,联合抗日力量。一年后,在刘金铎连长的妻子即将临盆时,叛徒王春富告密向当地伪警察署长王鹤年报告了刘连长等人的秘密住处和一些重要情况,并带着当地伪军围剿刘金铎三人所在的窑洞。面对凶残的敌人,刘金铎等人毫不畏惧,与敌人进行殊死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全部慷慨就义。

巍巍青山埋忠骨,泱泱绿水传美名。在刘金铎烈士墓前,全体队员默哀鞠躬,寄托了对先烈的深深哀思。东北抗联十四年苦斗,刘连长的事迹只是东北抗联苦斗故事中的一个,却格外体现出东北抗日联军以人类艰苦的生活条件,进行了抗战历史上最艰苦卓绝的战斗。他们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他们的精神,也更坚定了同学们“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03观抗联军校遗址,“听”红军前辈教诲

沿着抗联路,实践团来到了抗联军校遗址。抗联军校位于榆林镇治安村二组,遗址为一天然溶洞。

该洞地理位置偏僻,洞内面积较大,隐蔽性强,其易守难攻的天然地貌成就了得天独厚的军事要塞。在这里,杨靖宇将军带领抗联战士建立了根据地,同时创办了抗联军校。1935年-1938年间,数百名抗联战士在这里接受了学习和锻炼,并被培养成“为人民而战、为革命而战、为自由而战”的优秀抗联战士和干部,革命的火种四处播撒。

置身洞口,透过历史的硝烟,抗联军校里战士们专注学习的场景仿佛重新浮现在眼前。高度重视学习、善于进行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队员们纷纷表示要继承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努力学习、武装头脑、完善自身,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04看铁骑飒爽英姿,“传”红色革命精神

顺山而下,绿树成荫、溪水鸟鸣,在骑兵广场塑像前,队员们驻足凝望。东北抗日联军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殊死搏斗的场景历历在目,老一辈革命英雄顽强不屈的革命意志和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历历在目。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先烈们的伟大精神,涤荡着队员们的思想和心灵,激励着队员们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05参观红军洞密营,缅怀革命先烈“情”

在骑兵广场的南面,队员们发现断崖下有一个天然的溶洞。据当地的一位老人介绍,这个洞叫“红军洞”,是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率领的第一军的一个密营。杨靖宇在开辟集安老岭根据地期间,多次转移这里隐蔽与修整,并在这里召开相关会议,研究待机向日伪力量发起进攻等事宜。

    通过老人的讲解,队员们进一步得知,在战争岁月,这里冬季十分寒冷,对长年在山林中活动的抗联战士来讲,随时随地都有被冻死的可能,冻掉手脚、耳朵,甚至四肢的战士不计其数,但依然崔不垮他们抗日的决心。

走进洞里,队员们深刻感受着当年抗联战士在日伪军重兵“围剿”,弹尽粮绝、极寒天气、极端困境中不断发展壮大,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一腔热血保家卫国,终于取得抗战胜利的抗联精神。

06抗日历史永牢记,庄严“宣”誓忆先烈

随后,实践团到达了东北抗联红色教育基地广场,在标志性建筑物“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军旗下,全体党员面向党旗,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庄严而响亮的誓言,表达了党员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忠诚,表明了党员们勇担历史使命的决心。

在村史教育广场,戴钰老师为大家讲述了东北抗日联军建立的历史背景,战斗的艰辛残酷,以及杨靖宇将军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带领大家共同回忆那段峥嵘岁月。讲解完毕后,队员们瞻仰了战斗雕塑,在“抗”字变形五角星下,发出铮铮誓言。“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强国有我,请党放心!”响彻山间。

英烈不朽,千古永垂。在拥有美好幸福生活的今天,虽然少了战火的磨砺与斗争的牺牲,但是革命先烈的精神不能丢,作为革命后辈的我们,要做到秉承遗志,弘扬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07设身处地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最后,实践团来到了治安村的人参种植大棚和玉米种植地。通过与当地村民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到经当地政府的科技扶持,这几年村民们都过上了衣食富足的好日子,国家惠农、科技兴农等政策都实打实的从人民利益出发,设身处地的为群众谋福利、奔小康。

 “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深深根植于人民之中,才能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磨难而淬火成钢。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以史为鉴,心怀人民,不负韶华,在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08抗联遗址“现”旧景,忆苦思甜知不易

次日,实践团来到了集安市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在宫书记的带领下,队员们沿着抗联路,在山林中步行2公里到达了五女峰抗联遗址。

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我们了解到,1938年初,杨靖宇率抗联冲破层层封锁,沿老岭山脉进入集安,在密林深处创立了老岭抗日根据地,与日寇打游击战。日本侵略者为了破坏根据地建设,强行归屯并户,将散布野外的民房拆毁烧光,强迫山民搬到统一修建的集团部落,以切断当地老百姓和抗联的联系。面对血腥“三光",英雄抗联突破围剿讨伐,硬是在日伪严密控制下的集安打出了抗日高潮,取得了奇袭老岭隧道、智取太平沟伪警察分所、常家店伏击伪团部和夜袭阳岔工事区的胜利。

马架子、地窨子、碾盘会议遗址……历史的遗迹见证着抗联道路的艰辛与不易。忆峥嵘岁月,正是无数革命先烈大义凛然、不怕牺牲,用热血和生命,换来了当今的太平盛世,换来了人民的幸福生活;看今朝华夏,吾辈定当自强不息、顽强努力,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用奋斗托起青春梦,用奋斗成就中国梦。

铭记历史,方能开拓未来。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通过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接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家纷纷表示将时刻铭记先辈们光辉的奋斗历程,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发扬光荣传统,汲取奋进力量,担负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策马扬鞭、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