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还能做你的学生么?
【案例再现】
某班新生学生入学,辅导员与其谈心谈话时,该生对于说明家庭情况时就表现异常紧张并伴有浑身发抖的现象,并且不能清楚地表述出家庭成员及亲姐姐从事何种职业。
辅导员发觉学生状态不太好,就和学生要来了家长电话以作下一步沟通,并且叮嘱班里的临时负责人一定要关注该生,并叮嘱保密。入学军训第三天,临时负责人跟辅导员说明该生长时间离队未归,打电话一直提示“对方正在通话中”,于是辅导员立即发动在场学生在全校范围寻找并联系其家长。
接通学生父亲电话,表明学生一直在与母亲通话,并且家长也在往学校赶来。随后在找到学生后,学生见到辅导员时,学生表现出语无伦次,表达出想见家长的心愿,辅导员轻声安抚并告诉他父母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但是学生却表现出非常不信任,反复与辅导员确认,看到辅导员和他父亲的通话记录后才稍微安定下来。
在辅导员与该生一起等他父母的时候,学生还反复问辅导员“老师,我还能做你的学生么?您还要我么?我怕我不能,我不行,我真的想做您的学生。”在看到他父母时依然不敢相信,非得用辅导员的电话再次打通确认。见到父母的时候,其扑上去拥抱,哭泣。
之后辅导员与父母沟通后得知,学生之前复读过两年,平时学习成绩较好,但是考试时极度紧张。姐姐就读南方一所一本院校,其他亲戚的孩子也是成绩优异。家人务农,经济条件略差。学生很自强但是自我压力大,屡考屡不中,家长见孩子情形异常,所以选择了本地高校,方便照顾。
【处理方法】
一、紧急应对,了解情况。
如遇到特殊学生联系不上的问题,辅导员可以采取以下方案。学生联系不上的第一时间,辅导员要组织班级学生骨干寻找,联系学生父母,确认学生是否和家长联系。将事件汇报上级领导,请示是否有下一步指导。找到学生后,同该生及同学了解最近的相关动态,同父母进行沟通。
二、安抚情绪,解决问题。
找到学生后,对学生进行轻声安抚,稳定情绪。家长到后,详细了解家庭情况。介于学生目前的紧张状态,同父母沟通,判定不适宜再继续参加军训这样的集体规范性动作,让家长带回家进行休息的做好心理建设。建议家长必须重视并带学生去医院进行专业心理测试,对学生的状态进行准确且全面的评估。
三、完善细节,策略应对。
学生离校后,同上级领导汇报,在学生检查结果出来和返校后进行观察评估,听从医嘱,科学论断。
学生返校后制定如下对策:
(1)介于学生情绪的不稳定,与家长约定随时保持沟通;在学生宿舍设立监察员,叮嘱学生干部密切关注,有任何信息第一时间上报,建立家校互助机制。
(2)为学生详细介绍高中学习与大学学习的区别,找高年级学生现身说法,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3)建立学业帮扶小组,对学生不懂得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对相关任课老师说明情况,对学生多一些包容和耐心。
(4)为其申请国家贫困助学金,帮助缓解家庭经济困难。
四、做知心人,给予关怀。
虽然该生刚刚入学,但是从该生的表现中发现该生害怕不能成为辅导员的学生,一则是对自己的不自信,二则是开始对辅导员有信任感。针对以上情况,辅导员要积极给予关怀,做该生的知心朋友,如经常和该生谈心谈话,生日期间送祝福,和学生约饭,和学生跑步等方式给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