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自我丨性格的切换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真实的自我丨性格的切换

2021-11-10 15:38

来源:湖师大心理中心微信公众号 湖师大心理中心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别看工作中的安龙严肃认真,生活中他的幽默开朗;别看摄像下“憨豆先生”诙谐搞笑,现实生活中的他不苟言笑;别看舞台上的郭德纲咋咋呼呼,生活中的他沉稳内敛。

    《零压力社交》中有这样一句话:“多年的研究数据显示,在美国,性格外向的人占总人数的70%,而性格内向者只占30%。以上数据来自20世纪90年代的教科书。新数据显示,性格内向和外向的人数各占人口的50%。”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是是职业与性格相匹配的。以下便有两个例子:

    我是一名老师,在同学聚会上我总是远离喧嚣,独自静坐。然而,在上课时,我会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住同学们的注意力(•ิ_•ิ)?...(,,•₃•,,)我在工作中非常严谨,并追求完美,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但是生活中确实很随意啊,大大咧咧的,我也无解难道他们改变了自己的性格了吗?

    不,他们没有,这只是他们的工作性格。他们为了适应自己所喜爱的职业的需要而表现出来的另一种性格。

    那么,他们生活中也会维持工作性格吗?

    生活性格≠工作性格。武志红老师说过:“更好地做自己。”工作中伪装自己的性格已经很累了,生活中当然要做真实的自己呀!内向是天生的,他们生来D4DR这个基因就比较短,想要他们像外向者一样长期基情满满是不可能的,他们需要安静独处,才能恢复能量。

    同学们,人是立体而多面的。只要愿意做,什么工作都适合,只要愿意做,什么工作都能做得很好。

    不过,请记住:工作需要我们变成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照着来,为了梦想,为了生存,但生活中我们还是原本的那个我们。


                  图片来源于@图怪兽 @青争

                  美编I夏心宇

                  文字I夏心宇

                  审核I李冬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