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同心战“疫”@大接龙 丨看疫情防控中的西工大担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依旧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西北工业大学按照上级部署要求,从严、从快、从细、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体师生员工勇担使命、并肩抗疫,用行动诠释西工大人的责任与担当,用奉献筑牢校园疫情防线。
在全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过程中,为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省委网信办、省委教育工委、共青团陕西省委在全省高校开展“高校青年网络战‘疫’”系列活动。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疫情防控中的西工大力量!
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全体校领导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学生宿舍、食堂等,实地走访检查各相关单位工作,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
教职员工齐心协力,筑牢疫情防线
严格门禁管理
组织核酸检测
运送防疫物资及餐饮配送
化学与化工学院2020级本科生小田因急性阑尾炎亟需住院,学校相关部门及学院竭力帮助,最终让学生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结束后,学生家长送来感谢信
西北工业大学医院迅速行动,全体医护人员、后勤保障人员、行政人员共194人全部在岗,参与全校核酸检测、完成疫情防控期间各项医疗保障任务。他们冲锋在一线,谱写了一曲守护师生生命健康的诗篇。
自从12月17日开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全校已经开展了11轮核酸检测,累计采样50余万人次。
“疫情还未结束,但请相信,疫情不退,我们不撤!”这是他们的抗疫宣言。
为进一步保障学校社区居民购药,医院“疫”线党员志愿服务先锋队启动了上门送药服务
后勤保障是校园阵地的“生命线”,后勤产业集团、后勤办公室作为承担全校后勤保障相关工作的主要部门,所有党员干部、普通职工勇于担当、冲锋在前,千方百计落实基础保障,部分职工即使在学校打地铺,也依旧坚守在物业、餐饮、动力服务、物资配送等工作岗位,随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让师生在校生活得到充分的后勤保障。
为了做好保障,后勤职工们打地铺留守校园
为不断提高物资供应水平,让师生安心放心,后勤产业集团积极调配资源,确保供应,目前肉、蛋、蔬菜等库存稳定。
截止目前已调配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方便面、牛奶、饼干、火腿肠、各类副食等方便食品,纸品、洗护等各类日用品,所有物资均已陆续到货,基本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后勤办公室除保障日常工作有序开展外,牵头组织科研院、校友会、发展规划处等单位,协调领导干部16人作为志愿者,主要负责特殊区域居家隔离人员物资配送,得到了住户们的一致好评!
学校保卫处,处领导靠前指挥,干部群众全体上岗,加班加点,分工负责。提前前往检测点布置现场,拉警戒线,贴一米间隔线标、等候区、教职工通道、学生通道、核验区、采样区等标识,协助校医院工作人员摆放好检测所需的各种医疗器械和仪器设备,186名职工全天户外值守,全力确保重点工作安全、平稳、有序进行。
离退休工作处(社区)承担了全校2700多名离退休教职工和友谊校区家属院万余名社区居民的核酸检测组织工作,并组织志愿者为居家隔离人员送生活物资。
离退休工作处(社区)还成立了物资保障小组,为社区老同志及有特殊情况的家庭联系药品、日用品并提供配送服务。截至目前,通过巡查员对我校3个苑49户空巢独居老同志随访,宣讲防控知识,消除恐慌心理。并安排工作人员为13位独居老人代购日用品、生活物资和常用药,协调1人去医院紧急治疗。
机关党委广泛动员全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机关党委动员组织了校内62个单位500余人次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51个单位200余人次参与校门值守。在核酸检测和校门值守的志愿服务人员中,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共同守护校园安全。
志愿者正在进行核酸检测的信息录入工作
“大白”集结
友谊校区西门口,志愿者检查民生保障车辆手续
数学与统计学院法国外教吴红老师做完核酸志愿者,又来到西门值守
信息建设与管理化处近期支撑学校重要会议、教育部、教育厅等视频会议20余场,疫情每日填报系统按照防控要求进行5次功能调整,并积极协调电信力争扩充我校网络出口带宽至64G,做好应对疫情挑战的各项网络信息化基础支撑保障工作。
其他各学院、各单位也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坚决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履职,有效发挥作用。
32.jpg
校友会除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外,负责接收校友物资捐赠
校工会组织慰问校医院医护和核酸检测志愿者,并将长安校区教工活动中心两个排练室腾空,为留守校园值班的后勤职工提供临时居住场所
体育部开展线上锻炼教学
青年学子,彰显抗疫担当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校团委第一时间响应,截止目前已储备应急志愿者4684人,其中已有2308人次参与协助全员核酸检测、研考数据核查,物资发放保障等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者们身着防护服戴口罩、护目镜和一次性手套变身“守护者”,为全校师生的健康保驾护航!每轮次的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服务核酸检测人员近三万人。
2021年12月3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访报道了西工大生态环境学院本科生石雯萍。
石雯萍在采访中说:“作为一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我应该在祖国需要我们青年一代人的时候,坚定的站出来,然后去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
一个个青春“逆行”的身影,一声声 “我可以,随时待命”,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夜幕降临,我们也能成为点亮自己、点亮他人的光!”
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工大校园陆陆续续产出了优秀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也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转发。工大青年发挥特长与爱好,用文艺作品鼓舞人心,为抗疫的战场注入源源不断的积极力量。
为致敬抗疫志愿者们,计算机学院19级本科生朱迪手绘了他们的身影。可爱的卡通形象是一个个竭诚奉献的志愿者的缩影,一笔笔线条勾勒出同学们对他们由衷的敬意。
“你们的辛苦我们都懂。”工大学子们自发录制视频、制作卡片、手绘创意门贴,处处表达对志愿者们的感激与问候。
一封封感谢信,暖了人心,聚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