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丨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书单丨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

2022-01-10 10:13

来源: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生记者团 陶云龙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很少。

——伏尔泰

  所以,趁寒假,让我们一起多读书吧!


甄选书单



01

《孔子的智慧》


作者:林语堂

荐语


  在林语堂先生看来,孔子的思想不只是“处世格言”“道德修养”,更是一种深沉的理性思索,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执着追求,充满了诗意的情感内容,具有“终极关怀”的宗教品格。孔子的思想代代相传,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心魂”。



一个地方的人,如果残忍到剖开动物的肚子来杀死其幼儿,麒麟是不来到郊外的,排干了池塘水来捉鱼,蛟龙就不肯调和阴阳来兴云致雨了;弄翻鸟儿的巢打破了卵,凤凰就不愿来飞翔。这是为什么呢?是君子忌讳自己的同类受到伤害啊!连飞鸟走兽对于不义的人事尚且知道避开,何况是我孔丘呢!


0

2

《云边有个小卖部》


作者:张嘉佳

荐语


  云边镇少年刘十三的成长故事。

  刘十三自幼与开小卖部的外婆相依为命,努力读书为了离开小镇,追寻远方与梦想。在城市里碰壁受挫的刘十三回到了小镇,与少时玩伴程霜重逢。小镇生活平静却暗潮汹涌,一个孤儿,一场婚礼,一场意外,几乎打破了所有人的生活。为了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刘十三拼尽全力,却不知道,生命中更重要的正在离自己而去。



满镇开着桔梗,蒲公英飞得比石榴树还高,一直飘进山脚的稻海。在大多数人心中,自己的故乡后来会成为一个点,如同亘古不变的孤岛。外婆说,什么叫故乡,祖祖辈辈埋葬在这里,所以叫故乡。


0

3

《呼兰河传》


作者:萧红

荐语


  精选萧红最美的文字,参照初刊全新修订,最原汁原味保留萧红的语言特色。以简洁无华的笔法,深沉记录悲凉绝望的人生,揭示了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生存哲学。萧红的作品个人风格强烈,文章结构松散,模糊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语言富有朴素的诗意,充分展现了文字的简单之美。此外,萧红的作品迥异于同时代的任何一个作家,她按照天性写作,深度关注人的境遇和人的命运。



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凄凉。


0

4

《一生一世美人骨》


作者:墨宝非宝

荐语


  美人骨,世间罕见。有骨者,而未有皮,有皮者,而未有骨。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

  如果在现在这个社会里,有个人带着两世的记忆,深爱着你,多幸福。时宜对周生辰就是如此。



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0

5

《红顶商人胡雪岩》


作者:高阳

荐语


  大清首富胡雪岩,30年间扶摇直上,直至富甲天下,得慈禧赏黄马褂穿,赐紫禁城骑马,授二品官衔,大富大贵,无人能比;更乐善好施,赢得“胡大善人”的美名。一夜之间风云突变,慈禧下令革职抄家,积攒多年的隐患全面爆发,三天之内一贫如洗,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两年后郁郁终老,埋骨乱石丛中。

  胡雪岩一生谨守“戒欺”与“真不二价”的经商原则,所向披靡,显赫一时,其辉煌成就被后人尊为一代“商圣”;但皇权无边,必然无情,商人的命运并不在自己手中。

  翻开《红顶商人胡雪岩》,了解官僚体制下,一代商圣的天才与宿命。《红顶商人胡雪岩》出版40年来,一直被视为胡雪岩研究的至高经典。



“人生在世,为什么?”胡雪岩忽生感慨,“就是吃吃喝喝过一生?”这句话问得周一鸣直着眼发愣,不但不能回答,甚至也无从了解他的意思。“我是说,像隔壁那两位老太爷,”胡雪岩放低了声音说:“大概是靠收租过日子的乡绅。这样的人家,我们杭州也很多,祖上做过官,挣下一批田地,如果不是出了个败家精,安分度日,总有一两代好吃。本身也总有个把功名,好一点是进过学的秀才,不然就是二三十两银子捐来的监生,也算场面上的人物。一年到头无事忙,白天孵茶馆,晚上‘摆一碗’,逍遥自在到六七十岁,一口气不来,回老家见阎王,说是我阳世里走过一遭了。问他阳世里做点啥?啥也不做!像这样的人,做鬼都没有意思。”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