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同学 | 黄勇:梦想不“降温”,专业不“冷门”
黄勇
水产学院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2018级本科生
获国家奖学金3次
获西南大学优秀学生标兵暨本科生特等奖学金 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国家银奖、高教主赛道重庆市金奖 获重庆市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三等奖 多次获西南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获第三届感恩近现代科学家助学金、第四届感恩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
获西南大学创新创业奖、西南大学优秀创新团队负责人如果在“爱好”和“前途”之间抉择,你的答案是什么?黄勇面临这个问题时并未直接回答,但他说,爱好和前途并不冲突。在中科院面试时,导师问黄勇三年来一直坚持本专业并为之努力的原因是什么,他答:“只因热爱,便义无反顾。”他始终坚信,热爱可迎万难,水产大有可为!
他心中有一个“大鱼海棠”的梦想
黄勇小时候经常和村里的男孩子一起去河里捞鱼,捞到觉得好看的鱼就带回家养着。高中时,他偶然在市场中买到一些普通观赏鱼,其中就包括后来与他结下不解之缘的孔雀鱼。提到孔雀鱼时,黄勇非常激动,他介绍道:“不同于其他鱼类卵生的生殖方式,孔雀鱼是卵胎生,可以直接生下小鱼。这种与众不用的繁衍方式深深吸引了我。”饲养的过程中,他慢慢对鱼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开始查阅观赏鱼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它们后,黄勇下定了学习水族相关专业的决心。
迎难而上就是梦想最好的“后盾”
孔雀鱼尾鳍灵动,体色绚丽,黄勇对这水中的“小精灵”爱不释手。于是他尝试和伙伴们组建培育孔雀鱼的团队,参与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黄勇所在团队培育出的七彩孔雀鱼商品鱼
在此过程中,最令黄勇头疼的问题就是他自身演讲答辩的问题。从来没有上过台的他,感到十分紧张,一度非常抵触主讲项目。但放弃并不是他的选择,他选择迎难而上,第一次站在了指导老师面前,迎接而来的也是一盆冷水:演讲没有感情、肢体语言僵硬、语言没有说服力。针对这一系列问题,黄勇选择迎难而上。演讲没有感情,他就听取老师的意见,什么事都不干,就在鱼缸前看上一天,与鱼儿“培养”感情;肢体语言僵硬,他就学习新传专业学长的演讲技巧,一遍又一遍地观看网络直播的带货视频;语言没有说服力,他就同指导老师走遍了重庆市各大观赏鱼销售基地,亲自与销售商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他在暑假留在了向指导老师借来的实验室中,一遍又一遍的自我答辩,自我陶醉。最终也是成功站在了主讲台上,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
黄勇(左2)参赛合照
准备期间,最宝贵的东西除了灵感,就是时间。他回忆说,那段时间大家不停对自己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白天全身心投入学习,晚上和指导老师开会讨论,作为负责人,每次讨论结束后黄勇还需要比其他人多熬夜进行修改工作。这一改就到凌晨两三点。
凭借着“我来施食”的爱鱼之心和“迎难而上”的韧劲,黄勇和他的伙伴们最终摘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选拔赛的金奖。在“想到”与“得到”之间,加上“做到”
大学四年悄然而过,问及大学四年的学习经验时,黄勇说:“以兴趣推动学习,以实践巩固学习。”他认为自己学习最大的动力就是自己真正热爱水产,他上课时最爱坐在第一排,一边学习着以后从业要用到的专业知识,一边听着老师口中的各类渔业“趣事”,让他更加坚定在水产走下去的决心;更为重要的是,他喜欢用实践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知识。在鱼类的解剖、抽血、育种以及水族造景等专业实践中,他必将亲自动手,点滴之处丝毫不漏,在各类的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
今年六月,黄勇和团队注册了一家公司,开始进行创新创业第一步的真正试探,或许过程充满坎坷,但他始终坚信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重重困难中不断地大步向前,探索出属于他自身的一条“鱼”业之路。
当问及未来的创业规划,黄勇说尽管未来还是一个未知数,但他仍会努力。除此之外,黄勇还将目光投向了有巨大发展潜力海洋渔业。想到和得到之间还有一个词,叫“做到”。因为兴趣开始的旅途,要依靠一个又一个的脚印到达终点。“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黄勇始终坚信,因为热爱,一切困难也能变得简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