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无悔青春铸就2035中国梦 ——《小灵通漫游未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频道

以无悔青春铸就2035中国梦 ——《小灵通漫游未来》

2022-01-18 13:53

来源:南师学工 南师学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小灵通漫游未来》这本书呢?可能对于很多00后来说都很陌生吧,它由已故著名作家叶永烈先生创作,首印就达300万册,在上世纪80年代,轰动全国,影响了一代人的童年。

上述数据有没有让你疑惑,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呢?在书中,小灵通登上一艘开往未来市的气垫船,见到了未来市的种种科技,未来市里,人们吃的是饭粒像珍珠的人造大米饭,西瓜大小的五香酱蛋;手上戴的是电视手表;看的是环幕立体电影;用的是微型半导体电视电话机,跟如今的手机没有两样。我们看到未来市的天上有两个月亮,一个是真的,一个是人造卫星上的小太阳灯;我们看到未来市的孩子有下棋机器人玩耍,老人有人造器官治疗疾病,这本书完全放飞的想象力,全面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当时看起来甚至根本无法想象的画面,很多已经在现实中实现。

站在2021年的我们可以看到,在航天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开拓下,载人航天、北斗、探月、探火等工程都取得重大进展,完善的卫星应用体系,强有力地支撑各行业的综合应用;在党、脱贫工作者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媒体人和科技的步步创新下,短视频、融媒体、网购海淘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人民生活带来便利,成就人们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

短短四十余载,让这些幻想变为现实、让生活翻天覆地变化的绝不是几行充满希望的文字,就像作者在结尾写道:“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一百年后、一千年后、一万年后、十万年后……未来市将变成怎样?这最新最美的图画,是靠我们用劳动的双手去绘制,也是要经过艰苦奋斗,才能把它建设得更美丽,使我们的生活更幸福。”这段如今看起来带着“土气”的话,当年却激起了无数少年的科学理想,怀揣着梦想的那代人用实际行动,脚踏实地地为我们画出了又新又美的图画。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的使命!我们的祖辈在民族救亡、战火纷飞中无悔青春,我们的父辈在物质贫乏、生活困难中珍惜年华,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则当在实现“我的梦”与“中国梦”中奋勇前行。

周星驰在电影《功夫足球》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从古代四大发明到蒸汽技术革命,从电力技术革命到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再到如今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量子通信等为代表的第四次新技术革命,时代的浪潮总是留给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努力的人。

现在的我们正值青春,是我们干事创业最宝贵的年华,我们的梦想将伴随2035的奋斗目标共同前进。让我畅想,假如小灵通到了2035年的中国,他会看到什么?

我想说,他会看到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当25岁的四川女孩徐萍成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展望2035年,会有更多青年人有平等参与政治,提出宝贵建议的机会,国家治理将注入更多年轻的血液,实现参政公平;当湖南耒阳农村的“留守女孩”钟芳蓉以省文科高考前十的成绩进入北大学习,展望2035年,会有更多教育匮乏地区的学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平等的教育机会,中国将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实现教育公平;当“三区三州”贫困发生率由8.2%下降到2%,项目完工率超过85%,展望2035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会显著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会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的基本公平;当青年文艺工作者张春景带着以“文化+科技”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的动画电影短片《秋实》入围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展望2035年,中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实现在国际文化舞台上的公平展示等等等等,2035年的中国社会新全貌我无法一一列举,但我相信,到时候“公平”不再仅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一个词,它更是全民切身感受到的种种福利与变化。

小灵通的畅游可以结束,青年人的脚步却不能够停歇,人人心向往之的社会,需要每位青年人的努力,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我想说,青春是光,照耀着诗和远方;青春是花,伴随着泥土和芳香,奋斗的青春才是最美好的时光!

回到我的题目“以无悔青春铸就2035中国梦”,虽然我们用奋斗让青春无悔,可我们作为青年大学生该如何铸就中国梦呢?我想一共有三“力”。

我们须勤练“脚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必须“跑得勤、走得快、踩得深”,为了切身感受国家发展变化,为了深刻理解国家发展政策,我们要走到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阅大好河山,也观红色使命。

我们须勤练“眼力”。尽早树立目标,瞄准未来出路,同时不断开阔眼界增强“眼力”,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紧跟时代步伐又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须勤练“脑力”。善于从实践中汲取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练就超常的脑力和谋略,做到勤于学、敏于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抓住大学时代的创新尝试的机会,为新时代发展开出“良方”。

奋斗是生命年轮中最绚丽的印记,是梦想最生动的注脚。审视当前与过往,最可贵的是奋斗;勾连理想与现实,最可靠的也是奋斗,只有怀揣“奋斗梦”,迈出拼搏的脚步,才能在遇难遭困时,积蓄坚韧;在摸索探求中,突破人生;在脚踏实地中,行稳致远。

我想,我们要先做好时代的“小灵通”,对未来充满无限的遐想与希望,当然,我们更应当争做开创时代的“弄潮儿”,共同铸就2035中国梦,让青春奋斗无悔。

供稿人: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杨睿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