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回家路,我的求学路

我家到车站,是一条长长的小路。在那条小路上,父亲曾为了能让我们一家人过上更好些的日子,踏上了离乡的汽车,至今已近二十年。
父亲在外,每年只有过年才回。每次父亲回来,到了小城,总是晚上。从混泥土到沥青路,交通线也早就铺开了,之前一心想着快点到家的他下车后却不急了,他就这么和我们慢慢地走着,没提起坐车。
从他提着行李,牵着我和妈妈,到我拿着行李,父亲母亲聊着家常,母亲说得多些,父亲说得少些,他总是看着一路的景色,感慨时光带来的惊喜。其实在那时候的我看来,这段路能察觉到变化的地方简直没有,在高速发展的如今,这一段路程变化不大,时间像是对它很宽容,希望走慢些,让回家的旅人找到一份踏实。父亲的眼光,在碰触到那些景色的时候变得格外地柔和。每年年末都在这里等待父亲,而此刻,是我独自一人,我从等待父亲的孩子,成了归来的游子。
汽车站在最南,下车后一路都是感到熟悉的道路,只是那片路面半年前是凹陷的,至今已被填平,两旁的广玉兰从临走时候的葱葱郁郁到现在的花叶纷飞,有些楼房上换了别的广告,有些店铺还是开在老位置。如此这些,本身细小,却只因离家时间越长,脑海中那离去前的画面越清晰,也就处处看不够了。或许,只有在珍惜的时候,才会放大它的变化。一路向北,一个人踏上了那条林荫小道,第一次阔别一整年,踏上了回家的路。我的家乡宁化是座南方小城,除了市内,应该很少能在其它地区听闻。这座城位于山丘之间的平地,新城与老区相接,各占一半。说来并不大,也无多少出名景点,但它,是我自小长大的城,它的每一处,于我而言,皆是充满了熟悉。其中最为熟悉的,是眼下这条路。
一年前我是走着这条路上的车,离开了这座城。离开的目的,是为了求学,为了多年的梦想。这一年接连到过两座大城市,所见繁华和地域之广都是小城所不能比拟。我未曾想过会有一天对这座小城如此怀念,刚到别的城市的我并没有这样想法,满是发奋念头和一番新鲜感,脑中容不下思念的。真正的思念,也不来自于返程的车上,那时候的我脑中只有放假的兴奋感。车停了,当车门打开,我的双脚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那是其他城市给不了的感觉,那时候,思念之情便切实地被我感受到了。我那在车内悬浮已久的双脚终于踏实。思念除了思念着小城的一寸土地、数栋高楼、几位挚友至亲,还是思念一种放松的心绪,是可以在踏入这座城市后卸下往日的负担,这个小城,有我的家。
家,这个念头一出现在我脑中,他的影子就会随之而至,每至年末从车站走出来的他,手里提着一个小小的行李包。他,也许多少次下车,都是与我有着同样的思绪吧?我的父亲,那个和我相处时间加起来都还不到一年时间,却与我感情很好的父亲。
他在外有份工作,听说很忙,但他总是会回来陪我们,虽然一次不过四五天,一年不过那次,但我们彼此都格外地珍惜那段时间。
父亲自二十五便离家工作,至今已近二十年,第一次离家,我尚在襁褓,是祖母和母亲相送,为了赶车,那是个大清早,天刚亮。从那次起,父亲能自行安排的远行,都是和那时一样的清晨时分。他曾笑谈,每次都是在清晨便出发,晚上到家,好像还正应了那句:踏霜踩露而出,披星戴月而归。清晨的空气很好,使人神清气爽;夜晚的月色很美,令人沉醉。他认为,这座城是很重要的,回家,会是最后的归宿。还曾经和我说起,我之所以在外漂泊,是为了我们家能不愁最基本的吃穿,不是为了更多,当时想要的是安稳,是这个家更好地生活,现在基本能够实现。“千万游子遍天下,一问几人不思家?待到锦衣玉食日,此处小城胜天涯。”说这话时,我们仨正走在那归家路上,父亲的眼中,倒映着新城区高楼的一角、新建中学的一侧。
近几年,父亲的思归之心,是愈加强烈了。或许这和父亲母亲年龄渐长有关,父亲母亲多年感情极好,但人老了就希望有个人时刻地陪在自己身边,父亲也不忍再让母亲一个人,每次春节将至,人尚未到家,电话就是一通通地打来。
“你在外乡要多注意身体,北方不像南方,要多穿点。”
“东西要收拾好,被子要先拿去晒晒,不然明年出去就都不好盖了。”
“不要嫌麻烦,证件什么的都要带齐全。”
像这样的对话我听了十几年,每到了要回家的时候,那个在外边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的男人在母亲心里就成了小孩,父亲也一遍一遍地听着她的唠叨。
我想,每个人离乡都有一个初心,足够说服自己。只是有些人容易被一路的繁华迷住双眼,忘了为什么出发,只顾往前得到什么,却错失了一开始最想拥有的。父亲这条路上往返多年,此时,终于是真正地开始走在了回家的路上。而我,则是刚刚离家,正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路上。
这阔别已久,偶尔地回来一次,确实感慨不少。熟视无睹的都变为了分外珍惜的,有小城的景色,还有家人的情感。这座小城,不比许多大城市的繁华,但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那些老友,只有在这里,才能有这么多的亲人,才有父亲母亲和这个家。父亲当年是为了我们家过得更好而出发,却也从未忽视我们的情感,正如他曾说的,我最开始,就只是想着我们家能过得更好,但如果我只知道在外工作,而忽视了你们,那这个家少了一份亲情,反而变得糟糕了吧。是啊,那是父亲的初心,而每年回家,便是内心的约定:他又一次走过那条路,披星戴月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