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陪父母一起散过步了?
前日归家,见到父亲,母亲还在别处工作,姐姐也要上班。于是我基本是一个人孤零零的待在家里。回忆中一家四口在路灯下散步,走过歙州大道、张曙音乐广场,看着街边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们,谈论一些话题,充满着欢笑、生机。这番场景也只待过年才有了。于是不禁出神,想到了初中课本上莫怀戚先生的散文《散步》,那也是和亲情有关的。
在母亲那边时,她对于散步这件事有着近乎虔诚的信仰。除非风雨大到一定程度,否则绝不会撼动她带我出门的热情。她认为我整体闷在家里是不行的,必须要在傍晚与她一同走上两三公里,才能保证一天的运动量。
(与家人一同散步在幽静的小路是最幸福的事)
久而久之,我便也熟悉了她的流程。首先,是必要呼朋唤友——楼下的梅子阿姨,后楼的姚阿姨,等等一些熟悉的人聚在一起,有时抓一把瓜子话梅,边走边唠、边唠边吃。我跟随在后面默默聆听,有时他们聊到我或者我的同龄人,便要转向我叮嘱一些话,我仍默默应着,走着。
再然后,决定要走的路:是大路还是小路。以前我们是走大路的,但是后来母亲觉得大路旁熟人家太多,常常是走着走着便被人拉进去闲聊,影响了散步的效率,便决定以后走小路。小路景色清幽,有树有水,衬以蓝天,很美,我常常是要拍一些照片的。小路仍有人家,母亲带着我路过,免不得与人家一一打招呼,顺带回头拍我,让我喊“伯伯”“阿姨”之类的敬称。我常常是搞不清这些称呼的,因此很不愿意喊,但大多数情况,我喊错了他们也不在意。乡亲们是很友好的。
散步的结果基本都是我先回来。在走到一定路的时候我便向母亲软磨硬泡着要回去,而母亲通常都会允许。于是我回去了,她继续向前,或是到某个熟人家坐坐。这个一天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就此结束,我们两人分道扬镳。
(街道旁昏黄的路灯)
但上个暑假,我散步很少与她同行。有同龄的玩伴,一起看小路的风景,天高海阔的聊天,我便不愿与她一起散步。
散步这件事,如莫怀戚先生所言,一家人在一起,便是整个世界。你有多久没有陪父母一起散过步了?趁着寒假的大好时光,赶快弥补之前的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