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脚步——大学生朋辈团体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丛书总体说明: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各位心理咨询师历时3年,为高校辅导员编写出版了一套《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丛书》。
丛书凝结了多年来我校辅导员与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协同工作的实践经验,既是我校辅导员在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中阶段性成果,也是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献给全国辅导员队伍的一份礼物。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将秉持“大学工体系”的理念,与各位辅导员、班主任们和广大学生工作者一起,为“培养理性平和心态,促进健康和谐校园”这一目标继续努力!
雪绒花心理公众号为本次丛书推荐专门开辟一个系列推送,为老师们、同学们介绍系列丛书的基本概况。如果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上网自行查询相关信息,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入阅读学习。本系列的第三篇推送向大家介绍的书是由王东升老师主编的 《成长的脚步——大学生朋辈团体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来源于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坚持开展了十多年的朋辈辅导项目----成长训练营的工作实践。
成长训练营创立于2004年,隶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由王东升创立并一直担任指导教师。成长训练营秉持“学生训练学生”(Training for student,Training by student)的朋辈辅导理念,为北京师范大学在校学生(包括本科、硕士及博士)提供朋辈体验式心理训练,传播成长理念,创造成长机会。成长训练营尤其重视传统文化在团体辅导中的应用,是朋辈辅导、成长性团体和中国传统孝文化的有机整合。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成长训练营朋辈团体辅导的设计原理,朋辈教练的培养方式、朋辈团体的实操指南(书中的所有团体活动都配有视频,用微信扫描书中文字旁边相应的二维码,即可直接免费观看完整的项目活动视频),为辅导员和团体带领者培养朋辈教练、带领朋辈团体或者带领成长性团体提供了详细完整的文字、影像资料和具体的操作指南,豪无保留。
全书由王东升整体策划、编写,学生教练们也参与了本书的创作。每一章都先由学生教练们收集素材,初步编写,之后由王东升进行统一的整理、修订、补充和完善。
参与编写的学生教练名单如下:
第一章 成长训练营概况 刘文婧、吕振伟、张一雄
第二章 成长训练营成长理念及团体活动设计原理 郝倩儿、胡皓瑜
第三章 怎样培养教练 王永、阳倩
第四章 成长训练营带队手册 赵霞、古钦晖、汪一凡
第五章 每周例会精华录 王永
第六章 成长训练营大事记 阳倩
第七章 附录(带队所需的模板、文件与文档) 汪一凡
适合高校辅导员、高校心理咨询师、成长性团体带领者、关注自我成长的年轻人、关注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心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的研究者、探索者和实践者。
最为本书主编,对于我来说,这份工作最特别的收获在于:让我真的开始觉得自己是一个老师。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怀疑自己在大学里做心理咨询这个行当的我,到底算不算是位老师。而成长训练营的工作让我确信,我就是一名教师,不管做得好不好,“传道、授业、解惑”这三件事,一个都不少。
而我自己从中获得的最大收获就是,我开始知道(不是相信,而是知道),人确实是可以培养的,而且只要方法得当,速度是可以很快的。其中的秘诀就是,借用心理学理解中国文化, 然后用中国人的文化,教育中国的学生,培养我们中国自己的人才。
十几年来,我使尽浑身解数寻找让学生快速成长的方法,最后我找到一条把西方家庭心理治疗和中国传统文化彼此打通,相互印证,相互补充,自然整合在一起的道路。
现在看来,这条道路无比珍贵!
回望过去的十几年岁月,我想不到 人生还可以怎样活得更值得。而这本书就是十几年经验诉诸文字的一个整理,其中最让我心动的莫过于“成长训练营带队手册”和“每周例会菁华录”。
“成长训练营带队手册”主要包含活动设计的原理、带队的技巧、方法、注意事项和教练带队经验总结与自我反思,“附录”里包含了全部带队需要资料。包括保密协议、访谈提纲、宣传海报、带队评估表、带队项目流程管理及分工表格,所有带队需要的素材尽在其中。适合于所有的成长性团体带领者阅读,并可以直接应用于自己的带队实践。
“每周例会菁华录”那里面有我十几年来每个学期的周二晚上,和一群年轻人一起进行的生命与成长的探索。有关什么是生命的本质、如何看到你自己,成为你自己,怎样懂得你自己、怎样关爱你自己、如何面对家人、怎样寻找和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如何为自己做选择、如何尽孝,等等,是一些有关生命、有关成长的一些朴素的、本质性的讨论与分享的最原始的记录。适合于所有对生命、对成长感兴趣,适合于那些对人类的前景依然心怀梦想的人。
我和我的学生小教练们就是在这样的分享与讨论中,一步步的成长,一步步的走过。
十几年的经验、心血与精华,尽在其中!
希望你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