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山影坛——他是谁《长津湖》
【他是谁——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战场上,伍万里望着神枪手谈子为问余从戎:“那人谁啊?”
大榆洞总部里,伍万里望着刘秘书问余从戎:“他是谁啊?”
他是谁啊?他们是谁?
是世代漂在河上的渔民夫妇,也是大儿子牺牲在战场上却不得不含泪目送二儿子重返战场无问归期的苦命人。
是对少年新兵们怀着崇拜的懵懂少女,也是拼了命要往火车上扔一条红围巾的与军同心的民众。
是自学英文、主动报名二次参战的铁血硬汉,也是会怀揣着女儿照片时时摩挲的柔情男儿;
是超期服役、孤身开车送走标识弹壮烈牺牲的炮排排长,也是对战友嘴硬心软的淳朴山东汉子。
是战场上无所畏惧、经验丰富的七连连长,也是顺利完成上级任务后会笑呵呵掏出本子细细思索为家里怎么盖房的孝顺儿子。
是会议上从容不迫主持大局的一国之主,也是儿子牺牲后在雪地里徘徊整夜的落寞父亲。
每个“打不死的英雄”,都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们也会笑也会哭,他们也有感情,受了伤也怕疼。他们在行军途为了缓解恐惧插科打诨,在冰天雪地里吃冻土豆时也会苦中作乐,看到战友在身边被美军炸死为了不暴露只能咬唇默默哭泣,勇敢如雷公在弥留之际也会思念家乡、害怕被人忘记。哼唱着沂蒙山小调的雷公在想什么呢,是不是在想家乡的一草一木,亲人的一举一动,以及,自己永远不能完成的下一次的相见……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长津湖战役,于我们后人而言是一段历史,于经历过的前辈们而言,是他们的一段人生,是充斥着生离死别的困顿黑暗和咬牙坚持的必胜决心。胜利从来都不是只靠一个人,而是每个人。尽管他们深知个人之力渺小微茫,也不会放弃一丝希望。尽管前路昏暗充满未知,他们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不能退却,他们深知自己的背后即是祖国和亲人。不是打不死的才是英雄,上了战场就算英雄。
如今繁华盛世,国泰民安。惟有绵延万里的长城,记载着战士们背井离乡奔赴战场的不舍和信念;惟有长津湖的皑皑白雪,见证了战士们出生入死抛洒的热血和泪水。
今日安逸,是由先辈骨血铸成。过往峥嵘岁月永不褪色,这热血山河便是一首赤城赞歌!
而战士从未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守护——守护着国土边界的千万战士,匡扶正义维护治安的人民警察,新冠疫情中挺身而出的医生护士……和平的年代,不需要在刀光剑影中抛头颅洒热血,但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中,他们仍是张开臂膀守护着祖国和人民的最伟大的逆行者——视人民的安危如自己的生命,用铁血丹心为祖国的雄起保驾护航。
行走在祖国的大好山河之间,我们是否会想起:有那么一群人,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守护住这锦绣乾坤,一声令下,便义无反顾地奔赴远方。我们不该忘记,我们不会忘记——忘掉根本,生又何欢?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
所以我们纪念英雄。纪念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是为了不忘战士们的信念与追求,不忘他们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伟大牺牲,不忘他们用一腔赤忱铸就的大无畏精神。今日的我们,比往时的他们更加接近祖国复兴的伟大时刻,所以我们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奋斗目标的机会和能力。传承英雄精神,从中汲取奋进力量,用自己的人生去书写祖国复兴的恢弘篇章,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新青年的伟大使命。
千里万里赴战场,如今山河已无恙。“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往事留旧城,我们要带着他们的故事,踏着他们的足迹,更加坚定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