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鼓点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威武的龙狮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只要鼓点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威武的龙狮

2022-01-28 15:50

来源:中南小团子 吴兆桐 黄德竞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生报到第一天,刚刚踏入中南大学校门,即听到阵阵热闹的鼓乐声。跟随人流来到食堂前坪迎新处,人群之中,一条巨龙在空中翻转、飞腾。锣鼓号角齐奏,这条龙借着声势威力大增,矫健地穿梭在旌旗之中。

一片喝彩声中,主持人介绍舞起这只巨龙的并非专业舞龙表演从业者,而是来自中南大学各个学院的普通学生。

这条龙穿梭在每一名中南人大学四年的记忆里,从开学典礼到毕业晚会,从操场到礼堂,大大小小的活动中,都少不了舞龙舞狮的身影……

飞进校园的中国龙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三国时期以来,舞龙舞狮发展成为中国民间庆祝活动、寓意美好的传统习俗,舞龙舞狮文化则融进了中华儿女的文化基因之中。
      龙狮舞动之中,表演者共同扛起龙狮之身,奋力拼搏,在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同时,彰显着炎黄子孙团结友爱、自强不息的民族特性。
       然而,如今的节日庆典之上,已难见舞龙舞狮的身影。国内各种潮流文化盛行,这类传统文化时常被年轻人遗忘。“这种运动是不是过时了”,年轻一代对舞龙舞狮存在一种普遍的偏见,这一传承了千余年的瑰宝正在淡出大众的视野。
舞龙舞狮文化如何突破传承困境?

      1994年,中南大学从“中国传统体育”课题出发,发现了舞龙舞狮与学校体育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龙狮文化源远流长,高等院校人文资源强盛,将舞龙舞狮由民间表演,上升为融娱乐、喜庆、竞技和健身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或许可以在丰富校园体育活动的同时,实现文化的传承发展。



       学校的师生们钻研舞龙舞狮技艺,在其中寻求当代体育切入点,编撰出我国第一本全面介绍舞龙舞狮运动的专著——《龙狮表演与竞赛》,主持起草的《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裁判法》经过国际龙狮总会审定,面向世界发行,填补了国际舞龙舞狮竞技运动的空白……

     在中南大学的努力推动下,国家体育总局于1995年成立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并将“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舞龙舞狮分会”设于中南大学。2003年12月29日学校成立舞龙舞狮鼓乐协会,该协会在历年共十三届大学生龙狮锦标赛上取得了12金1银的骄人成绩。


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在第十三届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决赛场上,十个队员,一条巨龙,中南大学龙狮鼓乐协会的成员们紧紧地粘合成为了一个整体。盘、游、翻、滚、穿、腾、缠、戏,一套动作接近完美的呈现,台下掌声雷动。
      他们在巨龙下奋力挥舞,有条不紊地完成了一套高水平动作,一片喝彩声中,中南龙队再一次捧回大赛甲组的金奖。

     “龙狮协会的成员大多是进入中南大学之后才接触的龙狮文化,这项运动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



      一次次比赛的佳绩鼓舞着更多的中南学子开始尝试这项体育运动,怎么才能成为舞龙舞狮团队的一员成为学生们普遍关切的问题。
      于是,学校设置了舞龙舞狮选修课,并于2015年获评国家精品课程。这门选修课成为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每年课程爆满,学校不断根据选课需要扩大开课数量。

      进入舞龙选修课教室,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排成几排,在老师的口号中做着俯卧撑、仰卧起坐。基础训练结束后,他们满头大汗,争着笑着冲向操场,穿上龙服,共同组成了一条巨龙。这条龙稚嫩地模仿着张牙舞爪、蹦蹦跳跳的动作。



      根据教学需要,选修课的授课老师们根据洞庭湖龙舟、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等画面自创了教学套路。这些生动形象的舞龙法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初次接触舞龙的学生们也能很快掌握动作的使用要点。
      经过课程的学习、锻炼,越来越多的同学被选拔组成了中南大学舞龙舞狮队。
      为进一步扩大龙狮运动影响范围,这支龙狮队每年在学校举办龙狮文化节,并通过创新服装设计、开发文创产品尝试舞龙舞狮与“国潮风”的结合。穿上舞龙服,举起舞龙棍,这群朝气蓬勃的青年站在巨龙之下挥舞着臂膀,几条龙时而组成汉字、图案,时而通过富有张力的动作在人群之中矫健穿梭。中南校园中的文化图腾吸引着更多的同学关注龙狮运动。

      除此之外,舞龙舞狮队还多次前往邻国进行文化交流。在尼泊尔的龙狮之旅中,队员们发现当地华人对龙狮文化有着极为深刻的情感,“文化的根是剪不断的,它是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表演过程中,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巨龙在空中飞舞,不少人流下了眼泪。舞龙、舞狮唤起了他们对故土的思念,它成为了一份文化寄托。

      与此同时,很多当地居民也对龙狮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表演结束后与交流团探讨舞龙舞狮的由来,争先体验着舞起龙狮的喜悦。

      中南大学的这条文化巨龙盘旋飞舞,正在冲向更广阔的天空。


舞好育人龙狮


     “舞起巨龙的那一刻,我们都成为了龙,每一个人都有不怕疼、不怕苦的精神。”
      走进南校区乒羽馆,左转,进入训练场地,这已经成为程子民进入大学以来走得最多的一条路。一周三次的训练,无数个舞动巨龙的日子,队友们的刻苦坚韧感染着他。

      一次锦标赛赛前热身,程子民不慎将旧伤结的痂碰掉了。他沉浸在和队友们的舞动配合中,将一套动作几乎完美地呈现。“比赛过程中,只想着如何舞出龙的气势。”他早已忘记了伤口的疼痛,更没有注意到已经被染红的舞龙服。



     “龙队是一个团队,最需要团结和默契。”

      七月的长沙,阳光毫无保留的炙烤着红色的塑胶跑道,龙队的黄涯帅和其他九名队员在这个暑假成为了体育场的常客。十个人负重二十斤铁块,“一圈……两圈……加油,再坚持一下!”耳边不时响起教练的鼓励声。



     “每次都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举起了龙头龙尾,更是举起了民族自豪感。” 龙讲究“狮形八态”,这“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的完成离不开团队十名成员长期的磨练和配合。

      38℃的天气,高强度的训练,比赛前的紧张氛围,这对每一个队员的生理、心理素质都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但是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几乎没有一个队员舍得错过任何一次训练。“大家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黄涯帅沉浸在团队之中,他认为龙队、狮队是一种真正的团队,每个队员互相约束、共同成就。



      “舞龙舞狮文化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遗人人有责,不分国界。”
     “我从十三岁起就了解了龙狮文化,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来自也门的王皓(中文名)从儿时起就通过电视感受着龙狮文化, 丰富多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吸引着他前往中国留学。
      了解到学校的龙狮队面向留学生招新,王皓立即报名参加。有时跟不上同学们的训练进度,他就在宿舍跟着教练拍摄的视频反复对照练习,直到每一个动作都完美地贴合示范动作。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王皓在本届锦标赛夺得“最佳龙尾”的荣誉。



     

      龙队的小伙子、小姑娘们舞动的这条龙打出了一股冲劲、干劲,一招一式都蕴藏着一种文化传承的青春使命。龙头威猛、龙身矫健、龙尾有力,他们将这只龙舞出了中南龙队的风采,更舞出了中华文化的气势……



     

      在巨龙舞动之下,中华文化基因的种子正在中南大学这片热土之上不断生根、发芽,并努力结出新的果实。而当这些种子开花、结果之时,这条巨龙将会翱翔于更加广阔的天空。


制作 | 吴兆桐 黄德竞

图片 | 中南大学小团子

校对 | 孙嘉毅 向龙

审核 | 宋云飞 林羽茜 向美玲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