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语卿拾 | 寒伊立,冬初至
“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飘飘掉落的枯叶,渐渐发黄的青草,以及裸露的灰黑色的树枝,还有不知不觉间日日缩短的白昼……凉风袭来,泥土之上的生命在不断轮回着,此时此刻,还未来得及一品最后的秋意,寒气就快马加鞭,迫不及待地表示万物已入冬。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立,为开始之意,立冬即表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道:“立,建始也”,又言道:“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如此来看,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还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立冬三候,自然归去。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每隔五天为一候,在十一月陆续入冬。
立冬作为“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在南方一带还会有“扫疥”、酿黄酒等风俗习惯。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也是享受丰收的季节。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很好的代表。在北方,立冬这一天,饺子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在小时候就常常听家里老人说“好吃不过饺子”,饺子是北方人的大爱。立冬吃饺子除了品尝美食,犒劳自己一年的辛劳付出外,还有着“交子之时”的说法,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清代宫廷,立冬的规矩是吃涮羊肉,温补五脏,以御寒冷。随着时间的推进,涮羊肉也闻名遐迩,成为冬日里不可缺少的一种美味。
在冬日里,袅袅饭香和暖暖灯光似乎都化成了烟雾——无论在什么时候,望向青岛农大的食堂,似乎总能感受到它周围萦绕着一股热腾腾的温暖,不断延伸到背后的天空,散发到每个学生身旁。踏入食堂,炉火正旺,柴米油盐在青岛农大食堂里散发着热气,将冬日里的寒气驱散。汪曾祺先生曾言:“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十一月虽然没有条件享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美妙,但在青岛农业大学,可闻糖炒栗子香,尝炉烤红薯甜,美好时节里,学生、老师与三五朋友小聚一番,围坐共饮闲聊,感受人间烟火,祝愿好日常在。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随着冬天的正式来临,气温也逐渐下降,正如立冬三候所说:河面开始结冰,土地冻住,鸟类消失踪迹。由于气温的迅速下降,防寒工作成为了首要任务,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气温,穿着保暖。其次就是要适当进补——冬日漫长,营养跟上。在寒冷的天气中,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四时调摄笺》里所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最后是在起居方面做到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保持一定的运动,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
日光倾斜,日月流转;春华秋实,初冬始建,祝眉目舒展,顺问冬安。
文|林慧佳 于珊
图|大学生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