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四川一高校学生探访国家4A级景区
为引领带动广大青年团员深入探究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以助力乡村振兴。1月20日,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建强“红色堡垒”,助推乡村振兴红色金融史学习团团队成员前往湖南省祁阳市浯溪碑林这一4A级风景区,进行实地调研学习活动。
图为浯溪碑林外部景观。伍乐 摄
记者了解到,在到达浯溪碑林前,团队成员就相关资料进行了学习,并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精选摘录,撰写读书报告以及论文综述。多维度的学习及丰富理论知识储备,让团员们对祁阳浯溪碑林风景区有了初步的了解:它位于祁阳湘江大桥南端,如今保存有唐、宋、元、明、清至民国的诗文石刻505块,是我国最大的磨崖石刻群。作为团队中唯一的湖南人,伍乐补充介绍道:“景区主要是依托当地红色文化、好山好水和碑林石刻,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游玩。”
图为团队成员观看石壁。伍乐 摄
为了解游客对红色景区的体验感受,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随机采访了一名女士。通过交谈,团队成员了解到该女士是带着全家出来散心,同行的还有老人和小孩。她表示红色景区非常适合家庭集体游玩,“浯溪碑林在祁阳周边比较有名气,也没有刺激性的设施,老少咸宜,集体活动还有助于联络感情。”在她看来,游览红色景区对培养孩子的民族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让孩子们领略国家优秀文化遗产的魅力。”她说:“另一方面,让他们了解革命先辈们为建设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激发民族责任心。”
除此之外,团队成员们还参观了陶铸同志的纪念馆,并与其铜像合影留念。据了解,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出生于祁阳且一向关心浯溪碑林的发展与建设。因此,1988年1月碑林东侧特地增建了其铜像和革命事迹陈列馆。走出纪念馆,团队成员纷纷表示: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与光辉的革命传统相融合的博大精神,从增刻陶铸《东风诗》碑中可见一斑。
图为铸纪念馆。伍乐 摄
借助这一次深入祁阳市国家4A级景区红色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探析,团队成员对“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更好地推动红旅未来发展模式也提供了借鉴经验。团队成员张启越表示,乡村是承载人民精神生活,与城镇共同构成人民活动的重要空间。为此,党和政府提出了新型乡村共同体的建设,其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其重要一环。
而此次实地游览和理论学习,每位成员都更加坚定了信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在乡村;中华文化的最深厚的根基在乡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倔金点也在乡村。“我们这次探访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只有从文化、经济、人オ、产业等方面全方位出发,才能振兴乡村,才能促进新型乡村共同体的全方面建设。”伍乐感慨道:“我们也相信新时代的红色文旅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能量!